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患者女,52岁,因左侧鼻背、内眦下红斑10余年伴肿胀3年余,于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993年行隆鼻术,术后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背红色小丘疹,无瘙痒、疼痛等不适,病情无进展,当时未予以重视,2010年发现丘疹逐渐扩大,蔓延至左内眦下及面部,有肿胀感,无疼痛,自用外用药(具体不详)后红斑可消退,停药后复发,到多家医院就诊,考虑为隆鼻术后鼻假体刺激,建议取出假体,遂于2011年取出鼻假体,后因个人需要于2011年再次植入鼻假体,此后红斑继续扩大,明显肿胀感,到某医院予克林霉素、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后红斑消退,停药后复发,再次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2年初取出假体,此后红斑仍有反复,2013年右侧鼻背出现同样红斑,外用药(具体不详)后消退不明显,遂到我院就诊,取左眼睑皮肤行病理检查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呈盘状红斑狼疮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适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鬼臼毒素凝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主要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抗复发情况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对尖锐湿疣的首次清除率(97.1%)与普通的鬼臼毒素凝胶剂(90.6%)相近(P>0.05),但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P<0.01).结论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局部外用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并能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281例女性拟诊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81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87例,阳性率为28.8%,其中解脲支原体(Uu)66例(75.9%),人型支原体(Mh)7例(8.0%)及UU+Mh昆合感染14例(16.1%)。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力霉素(92.0%),交沙霉素(90.8%),克拉霉素(82.8%),美满霉素(75.9%);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阿奇霉素(89.7%),红霉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94.3%),氧氟沙星(98.9%)、诺氟沙星(100.0%)。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在支原体感染治疗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和美满霉素在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时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医美容,是几千年来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是杰出的先辈医家们的智慧结晶,它以其独特深厚的理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源远流长的医学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其方法包括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疗情志调节等方法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维护人体形神容貌健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52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胸腺肽a1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52例经泛昔洛韦治疗后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胸腺肽α1治疗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6岁。左臀部暗红色斑块8年。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团块,单个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细胞大小一致,排列均匀,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诊断:单纯性汗腺棘皮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其可比性.方法 选择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摩拉生物物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系统(MORA-SUPER)与斑贴试验先后对5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别得出斑贴试验及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接触性致敏物质的阳性率,并以斑贴试验作为金标准,得出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48例,占96%,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占46例,占92%,两种方法阳性率最高的几种物质均依次是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等;以斑贴试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列出四格表,评价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敏感度在50%~90%之间,特异度在77% ~ 98%之间,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是本地区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致敏原符合率较高;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18 92年Stowers首先将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称为未成年SLE。SLE男女发病率约 1:9,但在青春期前的比例为 1:3[1]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但因发病率高 ,发病迅速 ,临床症状严重 ,愈后差 ,备受人们关注。现回顾性分析 18例广东藉未成年男性SL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南方医院 1992年 1月~ 2 0 0 2年11月住院的 2 0例广东藉未成年男性SLE患者 ,年龄10~ 17岁 ,平均 14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2d~ 8个月 ,平均约 3个月 ,最短住院 4d ,最长住院 162d ,…  相似文献   
9.
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笔者采用单味地丁局部外敷治疗各种疮毒及蜂窝组织炎,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6~30岁22例,  相似文献   
10.
先证者 男,48岁。因面部、胸部、上肢褐色丘疹、斑块20余年,于2011年1月18日来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面部、胸部出现数个浅褐色的丘疹、斑片,以后缓慢增大、变厚,数目渐增多,颜色变深,不伴瘙痒,无自觉症状。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父母近亲结婚。该家系4代共47人,无近亲婚配史,共有22人患此症。另21例患者皮肤损害与先证者相似,但严重程度不同。第4代至目前为止尚无发病者(图1),可能与年龄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