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免翻转钢板治疗成人复发性漏斗胸的经验。方法纳入2010~2019年我院使用胸腔镜辅助下放置免翻转钢板治疗复发性漏斗胸27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3~29(12.81±7.79)岁,本次手术年龄18~29(21.74±3.56)岁。手术采用双侧腋中线凹陷水平2~3 cm切口,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加用剑突下辅助切口。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免翻转钢板漏斗胸矫治术,11例辅助剑突下小切口完成。25例使用1根钢板,2例使用2根钢板,手术时间28~45(33.00±6.44)min。术后胸部CT扫描提示Haller指数较前明显改善(术前vs.术后:4.63±1.03 vs. 2.95±0.40)。术后住院时间4~6(4.00±0.32)d。术后随访1~8年,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钢丝断裂移位。随访期间未发现固定片滑脱或钢板移位,14例已经拆除钢板,距离放置钢板时间29~84(40.36±13.93)个月,拆除钢板时Haller指数2.43~3.61(2.86±0.35),截至2020年6月未见漏斗胸复发病例。结论免翻转钢板治疗成人复发漏斗胸疗效满意,肋间肌保护以及牢靠的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以及远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CABG术后患者行320排CT造影检查(CTA)资料,对所有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320排CT扫描结果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14例同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共计桥血管372支,CTA对372支桥血管通畅、病变情况可进行良好评估;14.2%(53/37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术后1年内动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4.3%、86.3%,随术后时间延长,动脉桥病变率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胸痛组与非胸痛组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4例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320排CTA对桥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100%、92.5%,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6.5%、92.6%、97.4%。结论:320排CT对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CABG术后随访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带球囊插管行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再次三尖瓣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胸部cT显示胸骨后及心包均存在严重粘连。术中行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经右房上、下切口分别插入上、下腔静脉引流腔静脉,食管超声确定插管的位置,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球囊阻断腔静脉,切开右房行三尖瓣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三尖瓣手术,无体外循环意外发生,其中三尖瓣置换术34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手术时间(161~52)min,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5~15)rain,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275~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do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血管破裂大咯血死亡,另1例死于心力衰竭。三尖瓣置换者无瓣周漏出现;三尖瓣成形者中,1例于术后5年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1例随访为中度关闭不全。结论采用带球囊插管腔内阻断技术阻断上、下腔静脉,可安全、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使手术的复杂程度明显简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倒“L”形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倒“L”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倒“L”形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 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 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 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切除术中,倒“L”形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对9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62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80岁。所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23 mm。其中合并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0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8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封堵51例,经胸小切口封堵4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1例手术失败,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第3 d异常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恢复顺利。随访84例,随访时间1~64(26.56±21.35)个月。随访期间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无明显好转,转为开胸手术。73例(86.90%)三尖瓣反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0例三尖瓣重度反流改善为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1例,1例无改善;26例三尖瓣中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6例、轻度反流18例、2例无改善;48例三尖瓣轻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40例,8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对三尖瓣的处理可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房间隔缺损封堵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心肌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经验的不断丰富,大多数心脏外科手术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而患者对于美观及微创的要求越来越高,微创心脏外科已经成为各大心脏中心研究的热点,从小切口心脏手术到传统腔镜心脏手术再到现在的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正在不断努力以求取得更加完美的治疗效果。近10年来,经过各大临床中心的不断研究和临床应用,机器人辅助心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12岁以下儿童纵隔肿瘤的经验。方法 12岁以下儿童纵隔肿瘤48例,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所有患儿患侧卧位,腋中线第7—8肋间做腔镜孔,腋前线第3-5肋间做2~3 cm操作孔。结果所有患儿均在单操作孔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前纵隔肿瘤8例,中纵隔肿瘤4例,后纵隔肿瘤36例,肿瘤直径2~7 cm,平均(3.69±1.19)cm,手术时间56~153分钟,平均(93.45±35.62)分钟,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2.74±14.67)ml,总住院时间5~18天,平均(10.67±2.97)天,术后住院时间3~10天,平均(6.13±1.75)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出现霍纳综合征,其余患儿均恢复。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纵隔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心室瓣膜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1例单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5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20岁;体重2~58 kg。右心室型41例,左心室型13例,未定型型7例。根据瓣膜反流程度不同分为3组,无/微量反流组:28例,瓣膜未行处理;轻/中度反流组:21例,瓣膜未行处理;重度反流组:12例,手术同期行瓣膜成形。收集所有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分析轻/中度反流组、重度反流组瓣膜反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瓣膜反流的因素。结果住院死亡5例,住院死亡率8.2%(5/61)。重度反流组患者行瓣膜成形术后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由术前4.00级下降至术后2.08级)。随访56例,随访时间6~38个月,重度反流组随访10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8例中重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3例,轻度反流2例,微量反流1例;瓣膜反流程度增加趋势明显(由术后平均2.08级增加至平均2.75级)。轻/中度反流组随访19例,随访中无死亡,其中反流程度增加至重度3例(原1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反流程度由轻度增加至中度3例,瓣膜反流程度由术后平均2.33级增加为平均2.58级。轻/中度反流组瓣膜反流增加率与无/轻微反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反流增加率为31.5%vs.19.2%,χ2=0.36,P=0.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瓣膜反流增加者在随访过程中心功能较瓣膜反流无变化或减轻者明显降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3.11%±5.61%vs.59.65%±3.32%,t=-5.49,P=0.00),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较瓣膜反流无变化或减轻者明显增加(t=2.58,P=0.01)。结论单心室合并重度瓣膜反流行瓣膜成形术近期效果较好,但随着心功能下降、心室扩张,瓣膜反流程度加重趋势明显;轻/中度瓣膜反流可暂不进行处理,但部分患者瓣膜反流有增加趋势,提示应注重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享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完全切除经验。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共对342例患者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完全切除术,其中男196例,女146例;手术年龄26-85岁(平均56.42±18.63岁);体重38-88kg(平均61.54±17.72kg),所有患者经左/右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做腔镜孔,腋前线第3-5肋间做2-4cm操作孔,行全胸腔镜病变肺叶切除及常规淋巴结清扫。结果 8例因血管损伤出血转为小切口手术,5例因操作困难增加一个操作孔,其余329例手术均在单操作孔下完成,其中左上肺叶切除75例,左下肺叶切除66例,右上肺叶切除59例,右中肺叶切除46例,右下肺叶切除83例,采集淋巴结9-19(平均13.75±5.62)个,手术时间74-182(平均136.65±45.82)分钟,术中出血40-480(平均130.54±74.42)ml,术后住院时间4-14(平均7.53±3.45)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6例术后合并肺不张、8例合并肺炎经治疗后痊愈,其余均恢复顺利。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完全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淋巴结清扫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双肺多发结节同期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4例双肺结节患者同期进行了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33~69(55.0±8.0)岁。其中2例行肺叶-肺叶切除,9例行肺叶-亚肺叶切除,13例行亚肺叶-亚肺叶切除。结果所有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135~330(231.4±59.1)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7(5.4±3.1)d,术后住院时间5~37(8.6±6.3)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7例(70.8%)患者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肺持续性漏气3 d 3例,单侧胸腔积液持续200 ml/d 2例。结论经过选择的双肺结节患者同期行胸腔镜下双肺手术可行性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