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有关。IBD在国外特别是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在国内该病的报道日渐增多。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一些新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疗效。对IBD的治疗,目前着眼于控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以有效控制疾病发作和维持缓解。传统治疗IBD的三大类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仍是治疗IBD最常用的药物。随着IBD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双人操作法组各行大肠镜检查535例,观察两组患者肠镜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进镜速度与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结果(1)结肠镜操作成功率:单人操作法组(简称单人法组)的成功率为98.5%,双人操作法组(简称双人法组)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镜速度:进镜达回盲部的时间。单人法组为5~20min,平均(6.3±1.2)min;双人法组为8~50min,平均(13.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到达回盲部时镜身插入深度:单人法组为65~110cm,平均(76.0±11.0)cm;双人法组为70~130cm,平均(86.0±1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程度:单人法组疼痛明显低于双人法组(P〈0.05)。(5)安全性:单人法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双人法组。两组均无肠穿孔、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双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06%。结论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操作成功率、进镜速度及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人操作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套扎术及电切术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隆起性病灶的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技术。厦门市第二医院消化科于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套扎术加钛夹固定结合电切术切除胃底黏膜下肿瘤3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因腹胀、腹痛等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胃镜下食管有可疑病变者行卢戈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例卢戈液染色有24例(36处)不着色区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食管黏膜内癌2处,不典型增生20处,Barrett食管8处,单纯增生6处.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能提高早期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抗Hp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明确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27例,11例患者确诊前已行抗Hp治疗;16例确诊时即转外科手术治疗,未抗Hp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手术,术后均行FAMTX方案化疗治疗.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抗Hp组,3例死亡,8例存活;未抗Hp组11例死亡,5例存活.抗Hp组2年生存率高于未抗H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胃癌抗Hp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中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基因的表达与Ⅰ型胶原(COLIα1)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LOD2及COLIα1mRNA的表达及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设计并合成3种PLOD2ASODN(分别针对PLOD2翻译起始部、第一与第二外显子连接部、终止密码部),分别转染入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LOD2和COLIα1mRNA表达及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瘢痕组织中PLOD2的表达和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3种ASODN对成纤维细胞PLOD2mRNA的表达及Ι型胶原的形成均产生抑制作用(P<0.05),其中针对PLOD2翻译起始部的ASODN抑制率最高(P<0.001);在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以及反义ODN治疗各组之间,COLIα1的表达无差异。结论PLOD2高表达与Ⅰ型胶原形成密切相关,PLOD2ASODN阻止Ⅰ型胶原形成的作用位于COLIα1mRNA转录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赖氨酸羟化酶(lysyl hydroxylase,LH)是催化胶原蛋白和另外15种以上蛋白质中赖氨酸羟化的酶类,它在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H有多种同工酶,其活性需依赖一些辅基的存在,同时也受到一些物质的抑制。研究发现一些组织纤维化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与LH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该酶研究的深入,有望找到这些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人剪切修复基因XPD稳定转染人SMMC-7721肝癌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内野生型p53、XPD、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7、c-myc等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野生型XPD基因与p53、CDK7、c-myc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并含有人类全长野生型XPD的pEGFP-N2-XPD重组体质粒稳定转染人SMMC-7721肝癌细胞中,选择培养基筛选单克隆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的人SMMC-7721肝癌细胞(SMMC-7721-pEGFP-N2-XPD)和稳定转染空载质粒的人SMMC-7721肝癌细胞(SMMC.7721-pEGFP-N2),并将人SMMC-7721肝癌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利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m blot法检测转染XPD基因后细胞内XPD、p53、CDK7、c-myc的表达量变化,并用细胞增殖力检测(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①免疫荧光显微镜下,SMMC.7721.pEGFP.N2.XPD和SMMC-7721-pEGFP-N2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说明pEGFP-N2-XPD重组质粒和pEGFP-N2空载质粒成功转染.②RT-PCR检测:SMMC-7721-pEGFP-N2-XPD中p53 mRNA、XPD mR-NA表达量与SMMC-7721-pEGFP-N2和SMMC-7721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CDK7 mRNA、c-myc mRNA在SMMC-7721-pEGFP-N2-XPD的表达量比两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两对照组各个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细胞的p53、XPD蛋白表达最较两对照组升高(P<0.01),CDK7、c-myc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两对照组降低(P<0.01),两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M1Tr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的细胞增殖力较对照组减弱(P<0.05),两对照组筹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细胞进入s期出现障碍,停滞在G1期的细胞增多.结论 将XPD成功稳定转染到人SMMC-7721肝癌细胞中,XPD、p5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CDK7、c-myc表达明显降低,野生型XPD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抑制CDK7、c-myc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并促进p53抑制肝癌细胞增长,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相关因子与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乙肝大国,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细胞、内皮细胞、枯否细胞等能够通过产生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继而原癌基因和核因子等转录因子被激活,导致HS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并沉积。因此,针对特定的细胞因子,在体细胞基因水平进行调控,可以阻止肝纤维化病理进程。研究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关系,可以为通过相关因子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