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中,患者的执行是治疗链的最终端和关键环节,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目的:从门诊患者角度了解Hp感染根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治疗的进一步规范化。方法:对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Hp感染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原因、根除治疗药物、疗程、复查时间和复查结果。结果:共139例次门诊Hp感染者纳入研究,治疗原因主要是慢性胃炎,占61.9%。根除治疗方案主要采用第三次全国共识推荐的PPI+两种抗菌药物三联疗法,以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疗法为主,占46.8%;采用第四次全国共识推荐的铋剂+PPI+两种抗菌药物四联疗法者仅占18.7%;采用不规范方案者占9.4%。43.2%的患者疗程为第四次全国共识规定的10~14d,69.1%的患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结论:在执行Hp感染的根除治疗时,临床医师应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共识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并注意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解释和交待。  相似文献   
3.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黏膜上皮细胞是进行胃生理功能、病变机制、药物治疗等研究的重要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原代培养细胞能反映原始组织的特点,与体内姊妹细胞的生理状态相似,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材料。但胃黏膜上皮细胞对内环境要求较高,分离纯化后并不象肝细胞等易于存活和生长,不少实验因这一环节而不能进行下去,不得不采用从肿瘤组织衍生的各种细胞株,此类细胞株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生长特性、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代表正常胃黏膜上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采用各种细胞株,因此本文较详细全面地介绍了文献报道中较成功的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老十针"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动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疗效;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素分泌,起到调理脾胃功能、培补后天之气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HepG2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血浆(severe hepatitis plasma,SHP)对HepG2细胞的损伤,为保持生物人工肝反应器内肝细胞材料活力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以期提高生物人工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复苏培养HepG2细胞,通过MTT法测细胞活力、检测LDH漏出量和细胞凋亡率及观察形态变化四个方面了解SHP对HepG2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①所有浓度SHP培养的HepG2细胞活力都下降,100%SHP组下降幅度最大;②HepG2细胞在SHP作用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差异随时间延长加大;③不管灭活与否、浓度高低,SHP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率都远高于对照组,最高为灭活前100%SHP组;④SHP可致HepG2细胞形成膜大疱,高浓度时致较多细胞死亡.结论SHP能够损伤HepG2细胞,在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中,有必要对反应器中的肝细胞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肝和肝移植研究的动物实验阶段,大多要用到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对乙酰氨基酚可诱导急性肝衰竭,用其制备模型比手术法简便、经济、符合临床实际,因而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对乙酰氨基酚制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机制、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程永波  杨志军 《中国康复》2017,32(3):189-19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疗程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Fugl-Meyer下肢部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下肢部分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1),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予关节松动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均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进行评分,肩关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进行评分,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疼痛分级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IL-6、TNF-α及N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FMA评分升高(P0.0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FMA评分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分级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均有减轻,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减轻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L-6、TNF-α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及NO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治疗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减轻肩关节疼痛,降低IL-6、TNF-α及N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与军队医院"军卫1号"和医院PECE、HIS、RIS等各种信息系统相连接,分别建立了医院感染疾病监测、消毒灭菌及各项卫生学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细菌耐药监测、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等信息系统和医院感染管理网站。结果全面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前瞻性的监测,可实时和每月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反馈,并做到管理信息公开和共享,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各部门齐抓共管,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实践证明,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是医院感染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反映的主要是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研究范围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遗传印记、X染色体失活、RNA调控、转座元件、副突变、位置效应斑、等位反式互补等[1~5]。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胞嘧啶DNA甲基化、RNA干扰(RNAi)调控、组蛋白修饰3种,尤其是DNA甲基化。2003年欧洲HEC宣布实施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EP),以指导和系统地研究DNA基因甲基化在人类表观遗传、胚胎发育、基因印记、等位基因失活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6]。本文就现阶段对DNA甲基化研究的基本现状作一概述,以获得1个整体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其作进一步研究。1CpG岛DNA甲基化多发生于DNA链上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其与甲基共价结合,胞嘧啶由此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5mC),哺乳动物基因组中5mC占胞嘧啶总量的2%~7%,70%~90%的5mC存在于CG二联核苷。CG在DNA中呈回文结构,通常称为CpG(p表示磷酸基),中文为磷酸胞苷酰[7]。哺乳动物中,CpG序列在基因组中出现的频率仅有1%,远低于基因组中的其它双核苷酸序列。但在基因组的某些区域中,CpG序列密度很高,可以达均值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