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1.0 mT低频交变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用1.0 mT正弦波电磁场进行实验,电磁场频率分别设置为10 Hz,30 Hz,50 Hz和70 Hz。不同频率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天均接受8 h暴磁处理,培养时间为2周。分别在不同时间点使用Live/Dead试剂盒检测不同频率电磁场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DNA定量方法评价细胞增殖水平;使用Von Kossa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骨钙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合成情况。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50 Hz及70 Hz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有明显影响;10 Hz电磁场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暴磁2周后,发现50 Hz组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合成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暴磁组;并且50 Hz组中矿化结节数量及密度也较其它组明显增加。 结论 不同频率1.0 mT低频交变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增殖及成骨分化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为电磁场应用于骨组织再生医学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atypical intracranial epidermoid cysts)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资料及组织病理结果。28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0例行DWI检查,16例行MRI增强检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28例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中位于硬膜外8例、脑实质12例、脑室6例、岩骨尖2例。8例硬膜外肿瘤信号复杂多样,T_1、T_2、DWI信号均高低不等,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20例非硬膜外不典型部位(脑实质内+脑室内+岩骨尖内)的肿瘤MRI均以长T_1、长T_2信号为主,混杂不等量的点条片状等T_1、等T_2信号影,D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脑室内的肿瘤未见强化,而脑实质内及岩骨尖的肿瘤边缘可见断续条状强化。组织病理学显示本组中硬膜外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以角化物为主,大体标本呈豆腐渣状,而非硬膜外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以胆固醇结晶为主,大体标本呈腊块状或结晶样。结论颅内不典型部位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不同,深刻理解其病理基础,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4~5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访6个月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7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GCS评分较低,入院NIHSS评分较高,基线平扫CT旋涡征(+)和岛征(+)的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和漩涡征(+)是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入院GCS评分及基线CT漩涡征(+)可能是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RSNA2008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概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脑肿瘤的研究进展 转移瘤:利用MR灌注成像(PWI)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放化疗的效果,其中rrCBV是一项重要敏感指标,PWI因此可以作为评测抗血管性治疗早期疗效的一种良好检查手段。MRS研究发现低胆碱水平(Cho/Cr〈2.0)出现在39.6%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和20%的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而在来源于黑色素瘤、肾癌、  相似文献   
5.
汤翔宇  许浩然  刘朝旭  程浩 《骨科》2018,9(5):396-399
目的 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对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影响。方法 采用36只新西兰兔建立动物模型,首先用手术刀片切除髌上囊前壁的滑膜组织,再用骨膜剥离子剥离髌上囊后壁在股骨前方的结合部,去除少量髌上囊后壁和髌下脂肪垫。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并将膝关节过伸45°以破坏后方的关节囊。最后,使用1.6 mm克氏针将膝关节完全固定于屈曲位。36只动物平均分为3组,其中2组每隔1 d分别向膝关节腔内注射100 nmol/L(100 nmol/L DCN组)、200 nmol/L(200 nmol/L DCN组)的DCN,各1 ml,共15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8周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动物的膝关节活动度,检测髌上囊前壁滑膜组织中的胶原含量,并对髌上囊前壁滑膜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以了解DCN对膝关节粘连进程的影响。结果 术后8周,100 nmol/L DCN组和200 nmol/L DCN组的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6.27°±10.30°和62.23°±14.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4°±11.57°;2个实验组髌上囊前壁滑膜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数量及纤维组织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髌上囊前壁滑膜组织中的胶原含量为(42.15±6.78) μg/mg,亦显著高于2个实验组[(30.24±8.12) μg/mg和(24.19±6.89) μg/mg]。2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几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关节腔内运用DCN治疗可明显改善兔膝关节粘连及强直的程度,从而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存在灰质体积改变,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在其疼痛处理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右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三维T1结构像扫描(3D-T1BRAVO),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探索各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疼痛处理中的作用,并分别分析其体积变化与疼痛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少;右侧额上回、右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明显增加,左侧前扣带回体积变化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体积变化,左侧前扣带回体积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这些存在差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形成及慢性状态的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提示探索三叉神经痛的中枢处理机制有益于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  相似文献   
7.
汤翔宇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2011,26(4):458-460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已占总死亡人数的20%,脑梗死发生后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又称壁间动脉瘤,大多发生于主动脉,卒中患者中仅2%发生于颅内及颈段,而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者更属罕见,现报道1例经MRA及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M1段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检测不同类型颅内出血并自动计算血肿体积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探讨其识别的准确性及血肿分割的一致性。方法:数据集1纳入9594例颅脑CT平扫图像,随机选取223例颅内出血阳性患者作为颅内出血类型识别的测试集,剩余CT图像作为其训练集,评估测试集中算法识别五种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效能。数据集2选取另外819例已人工勾画出血灶的CT图像,随机选取74例作为测试集,以人工手动分割为金标准,验证测试集中算法分割与人工分割的一致性。结果:在223例颅内出血阳性患者中,深度学习算法对五种类型颅内出血识别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或接近0.85,特异度均大于0.95;在74例血肿分割测试数据中,算法自动测量的血肿体积与人工手动分割测量的血肿体积之间达到较高的一致性,脑实质内出血、硬膜外出血、脑室内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体积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1、0.990、0.996和0.878。结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较好地识别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并能精确测量血肿体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4D Flow MRI是基于时间的三向速度编码的成像技术,可以动态展示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包括血流速度、剪切力、管壁压力、脉波速度等,也可以通过流线等形式直观显示血流方向和血流状态;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系统,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对血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本文就4D Flow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