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脐带绕颈对胎儿脐静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脐带绕颈对胎儿脐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孕龄36~40周,脐带绕颈但尚无产兆的孕妇65例,观察在无胎动、无胎儿呼吸运动时脐静脉血流速度并记录。结果 有脐带绕颈的胎儿,脐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产兆的胎儿处于静息状态时,脐带绕颈对胎儿脐静脉血流速度有一定影响。其原因是脐带缠绕形成局部环状管道,血流的离心力增加了系统的阻力,导致动能减少,血流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超声帧差伪像的形成原因与声像图特征。通过分析医用超声诊断仪器所采用的设计模型与人体组织声学特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探头振元数与物理通道数之间的匹配关系、2D图像与彩色多普勒图像在显示屏上的“实时”复合方式,揭示出在图像复合显示过程中,因帧频不同而导致的人体解剖结构与血流信号在时间、空间上“错位”而导致的伪像,阐明它具有的必然性、复合性、隐蔽性、低关注度特点,为仪器设计开发和超声医生在工作中及时识别帧差伪像,减少误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联合孕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胎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 为其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合理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10~ 2018-03 我院 202 例胎儿的临床资料,根 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n= 30),正常组(n= 172)。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胎儿大脑中动脉(MCA) 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探讨其与孕妇血清 NSE 值相关性,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NSE 值与脑损伤临床症状相关性;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生脑损伤高危因素;建立 ROC 曲线探讨超声检查联合 NSE 水平对预测胎儿脑损伤的价 值。结果:脑损伤组胎儿 PI、RI、S / D 值高于正常组(P<0.05);晚孕期母体血清 NSE 值与 PI、RI、S / D 值呈显著相 关性(P<0.05);NSE、PI、RI、S / D 值是脑损伤高危因素(P<0.05);NSE、PI、RI、S / D 联合检测对脑损伤预测价值高 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晚孕期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孕妇血清 NSE 监测,可有效预测胎儿脑损伤 风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PCM和GLM临床表现、2D声像图、SMI血流分级及弹性成像的特征,以期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2例NLM患者的临床表现、2D声像图表现、SMI血流分级及弹性成像特征,统计分析并以ROC曲线评价有效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32例NLM患者中,PCM患者19例,GLM患者13例。两组患者发病诱因、乳头溢液、包块、触痛、皮肤损害、病灶位置及回声特点资料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分级、弹性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弹性应变率比值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Log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诱因、乳头溢液、包块、触痛、皮肤损害、病灶位置及回声特点为鉴别诊断PCM和GLM的特征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7参数联合鉴别诊断PCM和GLM的ROC曲线AUC=0.966均高于各参数AUC,其灵敏度=92.9%,特异度=95.8%。结论二级7类参数综合评价,能较好区分PCM和GLM,提高鉴别诊断效能。而SMI血流、弹性成像及弹性应变率对二者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SMI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检查。以CEUS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SMI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SMI和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判断的一致性及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判断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MI和CEUS检查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斑块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SMI共检出60个斑块,厚度1.5~5.6(3.4±1.0)mm,其中低回声斑块27个,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33个;SMI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80.0%,准确率为93.3%;SMI和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及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判断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63,P0.001;Kappa=0.65,P0.001);SMI和CEUS检查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分别与斑块厚度呈正相关(r_s=0.68,P0.001;r_s=0.69,P0.001)。结论 SMI可作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可靠检测方法,在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63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1周就诊。体格检查:左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0 cm×10.0 cm包块,质硬,边界清晰;肝区、双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超声检查:脾脏肋间厚度7.3 cm,长径14.1 cm,膈面凹凸不平,可见高低混杂回声伴不规则无回声区。脾内可探及一大小约8.2 cm×12.8 cm×13.4 cm包块,内部回声高低不均,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包块向脾外突出,与腹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阿霉素复制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和家兔模型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取SD大鼠雄性18只,家兔18只,分别给予阿霉素8周,并于给药前、给药后第4、8周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给药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期末内径(8.9±0.4mm)、左室收缩期末内径(4.6±0.4mm)明显增加、每搏输出量(103.9±13.5mm3)有明显减小(P0.05),家兔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期末内径(14.6±0.8mm)、左室收缩期末内径(10.5±0.7mm)明显增加、每搏输出量(665.1±73.6mm3)有明显减小(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动物心肌形态变化符合临床心肌病样改变。结论:阿霉素可致实验动物心输出量降低,心肌细胞间质充血,纤维轻度增生,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症状相似,可复制扩张型心肌病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