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诱心电位对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诱发电位 (EP)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SH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并对部分病例追踪 1年观察临床肝性脑病 (HE)出现情况。结果 :4 2例肝硬化患者 ,BAEP异常 18例 (43.3% )、 VEP异常 10例 (2 3.8% )、 SEP异常 8例(19% ) ,总异常 2 7例 (6 4 .8% )。追踪观察 1年的 2 5例患者中 ,14例 EP异常者出现 HE10例 ;11例 EP无异常者出现 HE2例 (χ2 =5 .0 3,P <0 .0 5 )。结论 :脑诱发电位检查对诊断肝硬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是一种敏感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CDFI对34例初诊甲亢患者的眼动脉进行检测,34例患者根据T3结果分为两组,同时10位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动脉血流速度对照。结果表明,甲亢患者的眼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正常人,但与T3值无相关。10例患者的眼动脉血流速度随着T3、T4下降而恢复正常。结论:CDFI测定眼动脉血流频谱可用于甲亢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管内超声(IDUS)用于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取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对取石后胆总管造影显示结石完全清除者行IDUS,观察有无胆总管残石;对存在较大残石(≥3 mm)者重复行ERCP联合EST取石。术后随访,观察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48例经ERCP联合EST取石后,胆总管造影均确认胆总管结石完全清除。IDUS发现其中61例仍存在残石,且21例残石≥3 mm;对该21例重复取石,直至结石完全清除。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24个月,IDUS显示108例结石完全清除者与40例存在残石者结石复发率分别为8.33%(9/108)、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累积无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40%、14.4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DUS所示胆总管残石、胆总管直径及角度均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DUS能发现胆总管造影难以显示的胆总管残石、尤其细小结石(3 mm),用于辅助ERCP联合EST取石有助于减少术后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受检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右侧30°半卧位,对照组取右侧卧位,两组患者吞入胶囊内镜后由内镜医师通过影像工作站实时监控系统判断胶囊所在位置,待胶囊通过幽门后患者可自由活动,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胶囊内镜的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54.78±28.7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7.70±42.04)min(U=566.500,P =0.024);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4.85±103.57)min,与对照组(246.26±105.48)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360,P =0.720);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4.381,P =0.036)。结论 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年来应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9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92例EST病例中插管成功87例,成功率94.6%;结石未能取出1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管炎等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7.6%。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腹部不遗留瘢痕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消化系常见急症,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采取适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随着治疗性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作为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一项措施已得到广泛接受,从而改变了原先急性胰腺炎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禁忌证的观念。我们于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对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均经B超、CT和(或)ERCP检查证实,并符合2003年全国胰腺疾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胰腺炎的…  相似文献   
8.
73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所综合性医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病理确诊的7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例。结果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大多位于十二指肠(49.32%),其次为回肠(26.03%)、空肠(24.66%)。全组术前总诊断率为46.58%(34/73);其中,十二指肠肿瘤占72.22%(26/36);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低,仅8例占21.62%(8/37)。本组患者以腺癌占绝大多数54.80%(40/73),其次为恶性间质瘤26.03%(19/7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发热等。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肿瘤以消化道内镜检查加活检为首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最佳检查手段,误诊率高,应综合各项检查,必要时及时剖腹探查。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结果37例AIDS患者主要以性传播、吸毒史和静脉注射、血液传播为主。大便主要为黄色糊状,3~10次/d,常伴有不明原因消瘦、不明原因发热、口腔霉菌感染、不明原因腹痛等临床表现。肠道改变常表现为结肠黏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溃疡,甚至未见明显异常。大肠病理主要为结肠粘膜慢性炎。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多见,仅少数可检出沙门氏菌属或白色假丝酵母菌等。结论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蛋白印迹检测,应对本病高危患者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住院号193736。因进食梗阻感10个月,加重20d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及口腔粘膜未见黑痣及色素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腹部检查正常,胃镜检查:食管距门齿30cm处见一5cm×3cm×3cm不规则结节状肿物,深紫色,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