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在评估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SEERMC型三导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48例(64例次)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共检测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22例(39例次),检出率为45.83%。有7例(11例次)合并两项感知功能异常,所有感知功能异常除2例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外,其余20例在动态心电图中被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14例。经临床处理后,大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而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率高,是起搏器随访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82例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82.57%,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57.3%(P〈0.01);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1.46%,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0.98%(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75%,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并存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2.29%,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逆传在双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为1.83%,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22%(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某,男,58岁,干部,因左胸前持续闷痛13小时于1986年4月9日急诊入院。T、P、BP正常。心界不大,心率76/分,律齐,无杂音。两肺清晰。腹部无异常。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易导致心源性死亡,早期准确识别出AMI中的高危患者,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和预防措施。本文通过观察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的震荡起始(TO)与震荡斜率(TS)指标、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SDNN)与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TI),以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包括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以探讨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指标与方法。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实验最大ST/HR斜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拟诊冠心病(CHD)患者28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实验ST/HR斜率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结果 运动ST/HR斜率[≥2.2 μV/(次·min)]值CHD组明显高于非CHD组,P<0.01;而METs明显低于非CHD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运动ST/HR斜率值逐渐增大,ST/HR斜率≥2.2 μV/(次·min),1支血管病变为28.98%;ST/HR斜率≥4.0 μV/(次·min),2支血管病变为32.60%;ST/HR斜率≥6.0 μV/(次·min),3支血管病变为38.40%,血管病变支数与病例比较,P<0.05。运动ST/HR斜率值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运动最大代谢当量(METs)与ST段压低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运动ST/HR斜率增大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旨在研究 2 4h心率变异三角指数 (T对冠心病心绞痛 (AP)、心肌梗死 (MI)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关系 ,对其提出新的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 1 996年 4月~2 0 0 3年 8月被确诊为冠心病AP 62例 (AP组 ) ,男44例 ,女 1 8例 ,年龄 ( 5 7.92± 7.96)岁。均具有典型的AP发作史 ,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示冠脉狭窄≥ 70 % ;急性心肌梗死 (AMI) 80例 (AMI组 ) ,男 62例 ,女 1 8例 ,年龄 ( 5 7.6± 7.8)岁 ,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 ,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演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腺苷试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患者诱发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方法静脉注射腺苷试验对45例PSVT患者和45名无PSVT者(对照组)能否诱发出预激(δ)波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在静脉注射腺苷试验中诱发出预激(δ)波43例(95.55%),对照组45名诱发出预激(δ)波2例(4.44%),P<0.01。结论腺苷试验对PSVT患者可诱发出预激(δ)波,可诊断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 动态心电图测定 HRT 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比较心源性死亡组与生存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震荡指标与 SDNN 和 LVEF 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衡量 TO、TS、SDNN 和 LVEF 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0.6个月,剔除13例非心源性死亡病例,心源性死亡组36例,生存组164例,两组间 TS 与 T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 与TS 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7,P<0.01);LVEF 与 TS(r=0.93)和 TO(r =0.85)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 P<0.01);ROC 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为 TS>LVEF>SDNN.结论 HRT 参数 TS 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预测因子 SDNN 和 LVEF.  相似文献   
9.
李厚荣  杜国伟  殷波  李倩 《医学综述》2012,18(3):451-454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PWV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等,分析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年龄、PWV是显著性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PWV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PWV值≤1400 cm/s和>1400 cm/s分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1400 cm/s组的患者既往多数有高血压病史,3支血管病变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性增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PW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它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识别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96-10~1998-04,我院采用盐酸苯普利(洛丁新,北京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58.7岁。治疗前收缩压23.7±2.2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