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quantification,VTQ)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度无创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VTQ技术对246例受试者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包括60例健康志愿者(归为S0期)、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穿病检结果分为S0~S4期)及133例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归为S4期);将所得的SWV值按纤维化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肝脏剪切波速度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系数为0.87 (P<0.001),肝脏剪切波速度值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增加.诊断S≥3和S=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为0.99、0.98,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1.69 m/s、1.88 m/s,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0.93、0.96,特异度分别为0.96、0.94.结论 基于VTQ技术的肝脏剪切波速度在无创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并探讨其对大鼠肝脾实质的超声显像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球,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粒径及表面电位.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微球后行超声显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应用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评价造影效果,建立时间一强度曲线.大鼠肝脾冰冻切片探讨微球增强肝脾超声显像的相关机制.结果 PFOB微球为实心球形结构,粒径极小且分布均匀;造影后约10 S肝实质回声增强,达峰时间约在注射微球后3~4min,持续增强约1 h;脾实质较肝实质增强时间更长,效果更显著,第2 d仍持续增强;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微球在肝脾组织内大量分布聚集可能是其增强肝脾显影的机制之一.结论 PFOB微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超声造影剂,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一种纳米级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并将其与普通脂质微泡在正常兔肝的造影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其造影效果.方法 经机械振荡法制备纳米脂质微泡,检测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等物理特性.分别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自制纳米脂质、普通脂质微泡造影剂(2.5 ml/kg),动态观察肝的实质回声增强情况,并用DFY型超声图像分析诊断仪对造影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纳米脂质微泡平均粒径为415.8 nm,平均电位为-(13.7±1.6)mV.造影后观察:该纳米微泡能明显增强兔肝的二维灰阶显像,与普通脂质微泡比较,纳米微泡达峰时间较晚,峰值持续时间较短,增强持续时间较普通脂质微泡长,纳米微泡对肝的增强峰值强度略低于普通微泡.结论 自制纳米微泡形态好,粒径均一,显影效果理想,为肿瘤的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2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预行TIPSS分流术患者分别测量手术前后肝、脾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于手术时测量门静脉压力(portosystemic pressure gradient,PPG);比较手术前后肝、脾SWV值的变化及与PPG的相关性.同时对14例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 PPG 和脾SWV值在手术前为(27.87±4.68) mm Hg和(3.49±0.40) m/s,术后为(16.46±3.76) mm Hg和(3.08±0.39)rn/s,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SWV值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脾SWV值与PPG呈高度正相关(r=0.602,P=0.000);肝SWV值与PPG无相关性(r=0.154,P=0.296).14例随访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脾SWV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肝SWV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TQ技术测量的脾SWV值可用于定量监测TIPSS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无创评价手术疗效,但目前还未发现肝SWV值可以用于评价其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别测量肝、脾剪切波速度值(shear wave velocity,SWV);同时行胃镜检查,分为无食管静脉曲张组与食管静脉曲张组(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检查肝生化指标;将所得的肝SWV及脾SW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SWV均值为(2.48±0.50) m/s;肝SWV值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间无相关性(P=0.167).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脾SWV均值为(3.25±0.44)m/s;脾SWV值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66(P<0.001);诊断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临界值为3.16m/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诊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界值为3.39m/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77,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 VTQ技术测定的脾SWV值可无创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但未发现肝SWV值可用于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易损斑块易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且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是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各种超声技术在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联合二维纵向应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疑诊为CAD的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CAD组(n=60)和对照组(n=46),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EAT厚度(EAT_S)、舒张末期EAT厚度(EAT_D),采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尖三个切面的图像,获取左心室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GLS_(17))和12节段(除外5个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值(GLS_(12))。绘制ROC曲线,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确定EAT_S、GLS_(12)最佳预测截断值,分析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3种方法对CAD的预测价值。结果CAD组EAT_S、EAT_D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EAT_S(OR=1.79)、GLS_(12)(OR=1.20)均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对CAD的最佳预测截断值分别为5.55mm、-16.95。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预测CAD的AUC分别为0.67±0.05、0.64±0.06及0.7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T_S与GLS_(12)均可以作CAD预测评估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对CA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超声声学造影剂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超声声学造影剂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中的转染效果.方法 将HSC-T6接种在24孔板中,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C);②单纯质粒组(P);③载基因超声声学造影剂组(M);④质粒+超声组(P+U);⑤载基因超声声学造影剂+超声组(M+U).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IRES2-EGFP/HGF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该方法 对HSC-T6生长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U组的绿色荧光强度及转染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H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超声声学造影剂可提高基因在体外培养HSC-T6的转染效率,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为提高非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提供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携VEGFR2单抗靶向微泡评价小鼠肿瘤新生血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Bv)评价小鼠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MBv.免疫荧光法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H22肿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脂质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分析造影图像视频强度变化,描绘时间-强度曲线,并行肿瘤组织VEGF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抗的MBv.造影结果 表明MBv组较MBc组达峰时间提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更长.免疫组化证明瘤体内新生血管内壁VEGFR2高度表达.结论 应用MBv结合超声造影可较好地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状况.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9例为AIS组,选取同期非脑卒中住院患者88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管腔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将AIS组分为狭窄率≥50%亚组及50%亚组,比较2亚组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的检出率。比较AIS组不稳定斑块和非不稳定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颈动脉多发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及管腔狭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狭窄率≥50%亚组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狭窄率50%亚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饮酒是AIS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是AIS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与AIS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