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感染(UT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程在7~60 d SCI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UTI分为UTI组(58例)和无UTI组(8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SCI程度、SCI分期、有无脊柱骨折、前期治疗、合并症、排尿方式、膀胱管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OR=2.365,P=0.016)、留置导尿2~6周(OR=2.746,P=0.032)、SCI后UTI病史(OR=13.306,P=0.015)、大剂量激素应用(OR=3.767,P=0.026)、脊柱骨折(OR=5.872,P=0.037)、完全性SCI(OR=4.450,P=0.004)、脊髓休克期(OR=3.501,P=0.020)与早期SCI患者发生UTI有关。 结论 年龄>50岁、SCI后UTI病史、脊髓休克期、完全性SCI、脊柱骨折、大剂量激素治疗、留置导尿2~6周是早期SCI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为防治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37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情况,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是否合并脊柱骨折、是否行手术治疗、早期有无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是否行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采取持续留置导尿、清洁间歇导尿、无菌间歇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等治疗,是否行会阴擦洗、膀胱冲洗、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休克期与恢复期等相关因素,初步筛选可疑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50岁、留置导尿2~6周、糖尿病史、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脊柱骨折、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休克期为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无菌间歇导尿为保护性因素(均P0.05);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结论:建议依据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情况,采取措施,防治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俞募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电针组29例,对照组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各组患者每日记录排尿日记,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价膀胱排尿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等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上述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俞募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明显治疗作用,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1].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中(运动、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后遗症,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康复治疗被证实是降低致残率的方法[2].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 ,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 。近几年来 ,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护理手段被用于临床。我们将 3 6例实施了健康教育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 ,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 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对照 ,对照结果显示 ,实施健康教育者较未实施健康教育者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施实健康教育者 (教育组 ) 3 6例 ,男 2 3例 ,女 13例 ;年龄3 0~ 87岁 ,平均 63岁 ;未实施健康教育者 (对照组 )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 2…  相似文献   
6.
7.
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卒中性失语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CLINICAL DATA
All of 56 cases, 36 cases were male, 20 cases female, aged in the range from 41 to 76 years, averagely 56 years; the duration of illness, less than 1 month were 26 cases, 2-3 months 23 cases, 4--6 months 7 cases; motion aphasia were 22 cases, sensory aphasia 15 cases, mixed aphasia 16 cases, nominal aphasia 3 cases. Except 2 out-patients, other 54 cases were all in-patients of He'nan People's Hospital. All cases were tested by CT or MRI and diagnosed as cerebral infarction or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were all convalescent patients. The diagnosis complied with the Pilot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the coordination group of acute cerebral diseases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 R. C. in 199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91例脊髓损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评分,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方面的对比分析。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结果:9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41例出现运动、感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不同改善;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12例出现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6例无变化。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在随后的1年随访中,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进一步恢复的趋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可部分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新策略,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