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颊癌是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颊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颊颌颈联合根治术,手术范围大,术后遗留的组织缺损,常需要转移皮瓣修复,术后恢复时间长。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开始对5例没有波及颊部皮肤的颊癌患者,将病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分期进行手术,现总结如下。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颊癌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2~56岁,平均(45.78±5.63)岁。病理检查均为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桡动脉掌浅支(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 of the radial artery,SPBRA)腕横纹部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动脉缺损的拇指创面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8例伴双侧动脉缺损的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9~51岁,平均30.5岁。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撕脱伤3例,绞勒伤1例。致伤部位:掌指关节3例,近节掌侧2例,指间关节掌侧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3.5 cm×1.5 cm~6.5 cm×2.0 cm。指动脉缺损2.5~8.5 cm,平均5.3 cm。受伤距手术时间2.0~4.5 h,平均3.2 h。采用SPBRA腕横纹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2.0 cm~7.5 cm×3.0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除1例因血管变异改变术式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供区无明显瘢痕,腕部功能正常。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6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 SPBRA腕横纹部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动脉缺损的拇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术后手部功能及外观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桡动脉掌浅支( SPBRA)腕横纹部逆行岛状皮瓣在虎口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8例虎口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63岁。开放伤5例,虎口挛缩松解术后创面3例。创面范围2.5 cm ×3 cm~3.5 cm ×7 cm,平均3.1 cm ×4.8 cm。开放伤均在一期创面彻底清创止血后行负压封闭引流(VSD),二期行创面修复。8例患者均采用大小为3.0 cm ×3.5 cm~4.0 cm ×7.5 cm的SPBRA腕横纹岛状皮瓣带蒂逆行转移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伤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质地、虎口功能及供区功能情况。结果本组8例,术中1例因血管变异改行其他术式,其余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皮瓣恢复部分浅感觉,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掌功能,供区瘢痕轻微,无功能影响。术后6个月7例患者虎口宽度距离为5.2~6.1 cm,平均5.8 cm,虎口宽度为健侧的72%~96%(平均87%),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掌功能。重建虎口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中1例。腕部供区功能评定:优6例,良1例。结论 SPBRA腕横纹部逆行岛状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血运可靠、术后功能、外观恢复好等优点,是修复虎口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创伤后骨科病人的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条件的骨科创伤病人随即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一组为研究组(给予专业心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心理护理),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病人不同阶段的焦虑状况。结果:研究组的焦虑状况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创伤后骨科病人的护理实践中应用价值高,明显降低了此类病人的焦虑水平,更好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CBT)、药物及联合治疗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河南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认知行为组接受CBT干预,药物组接受艾司唑仑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CBT干预及药物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随访2周时、随访4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3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其中联合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药物组和认知行为组(P0.05),药物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认知行为组(P0.05)。治疗4周时,3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进一步降低(P0.05),但此时3组患者PSQI评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药物组患者的PSQI评分呈升高趋势,而认知行为组和联合组患者的PSQI评分基本持平。随访2周时,药物组患者的PSQ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4周时及同时期联合组(P0.05)。随访4周时,药物组患者的PSQ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4周时及同时期联合组和认知行为组(P0.05)。结论单纯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即刻效应明显,短期效果好。单纯CBT的远期效果优于药物,即刻效应不及药物治疗。二者联合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9例手指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3~68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4例,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致伤部位:均为手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指掌侧创面5例,指背侧创面4例,创面范围1.5cm×3cm~3.0cm×7cm,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其余均伴指骨骨折、肌腱损伤、血管神经等损伤,急诊一期手术5例,延迟手术4例;然后采用大小为2.0cm×3.5cm~3.5cm×7.5cm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月。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手指外形满意。手指恢复部分浅感觉,术后6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具有术后功能、外观良好的优点,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鼓式取皮机修薄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创面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上肢撕脱伤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上肢大块皮肤撕脱伤29例,常规修薄成中厚皮片回植17例;采用反取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再用VSD敷料覆盖封闭,5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12例。结果 VSD组9例患者全部成活,创面治愈;3例部分皮肤失活,经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应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法切成全厚皮片联合VSD技术能充分引流创面渗出物,促进肉芽生长,提高回植皮片成活率,治疗肢体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动脉化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联合次氯酸钠(NaClO)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Nisin和NaClO对悬浮态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微量棋盘法计算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以判定两药联合效应;用Time-Kill实验来测定Nisin和NaClO单用或联合使用的杀菌动力学。结果    Nisin的MICNisin单药和MBCNisin单药分别为6、15 μg/mL,NaClO的MICNaClO单药和MBCNaClO单药分别为0.0625%、0.25%。两药联合应用时的FICI为0.504,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为相加作用。24 h内的Time-Kill曲线表明,在4 × MIC单药时,Nisin和NaClO分别单独应用12、8 h可完全杀灭粪肠球菌;Nisin与NaClO联合应用时2 × MIC单药即可在12 h后出现杀菌作用,从4 × MIC单药开始,在4 h内达到完全杀灭作用。结论    Nisin对粪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在体外将Nisin与NaClO联合应用时,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较单独应用时可在更短时间内以更低的浓度显示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尺动脉腕上皮支是指尺动脉在腕豆骨近侧约4 cm处发出、自尺侧腕伸、屈肌之间穿出的皮支血管.以该皮支为蒂可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临床应用广泛.血管解剖恒定曾被认为是该皮瓣的优点之一[1],但作者在为1名患者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取术中发现其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报道如下: 患者女,27岁.因右中指脱套伤入院,拟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