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其症状表现为显著的躯体症状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所以当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时往往二者症状重叠。临床治疗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以慢性颈肩疼痛为主诉,常多方、长期诊治,甚至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其中有一部分是伴有隐匿性抑郁症。对这样的病人通过对抑郁症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治疗与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膀胱重建是膀胱肿瘤病人膀胱全切术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建的方式从最初简单的尿流改道逐渐发展到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原位可控新膀胱,即回肠代膀胱术.由于不同于原来的膀胱是逼尿肌的收缩排尿而转为靠腹压排尿,病人的排尿模式改变而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尿失禁、疝、新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市售柔软、透气、吸汗的优质棉布,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对现有病员裤进行改进,使其符合泌尿外科患者专科护理需要并投入临床应用。结果新式改良设计的泌尿外科病员裤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专科护理效果。提示新式泌尿外科病员裤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临床操作及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120名女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情况,并从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时57%表示比较紧张,在调查实习生中仅有8%的愿意主动进行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结论:实习前加强对护生的专科理论教育及伦理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护生对涉及隐私部位操作的害羞心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照护的疾病管理模式对输尿管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的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泌尿外科尿路造口专科护士给予全程的连续性照护管理,包括入院时建立个人疾病档案,制定系统、全程、规范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档案,实施全程监测、干预。结果观察组出院后不同时间造口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输尿管腹壁尿路造口的膀胱癌患者实施连续性照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膀胱重建是膀胱肿瘤病人膀胱全切术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建的方式从最初简单的尿流改道逐渐发展到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原位可控新膀胱,即回肠代膀胱术。由于不同于原来的膀胱是逼尿肌的收缩排尿而转为靠腹压排尿,病人的排尿模式改变而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尿失禁、疝、新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我院将“生物反馈”的理念应用于临床,减少膀胱全切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障碍而引发的并发症,让病人获得良好的可控排尿习惯,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的新方法,以减少灌肠液外溢、增强灌肠效果.方法将8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甘油灌肠剂100ml直接注入方法;实验组采取膝胸卧位,并在灌肠剂头端连接质地较软的一次性肛管,根据患儿年龄、身高增加插入肛门深度至10~18 cm.观察2组患儿灌肠效果及有无不适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外溢情况少,灌肠时间缩短,灌肠液保留时间长,灌肠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灌肠方法增强了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灌肠的效果,且灌肠过程中液、粪外溢情况得到控制,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