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重建外旋肌群对于预防后脱位的作用。方法自2006-01—2012—06对57例(64髋)成人DDH行初次THA,术中于股骨粗隆外旋肌群附着处用克氏针钻孔。将外旋肌群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至股骨大粗隆(重建组)。将重建组THA术后脱位率与同期成人DDH行THA但不重建外旋肌群(对照组)55例(62髋)的脱位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内,重建组仅1髋(1.6%)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对照组则有4髋(6.5%)发生早期脱位,2组髋关节早期脱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后,2组均未发生迟发性脱位。2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对成人DDH行THA治疗时重建外旋肌群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早期脱位。  相似文献   
2.
背景:单独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诱导成骨和血管生成作用,同时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磷酸钙骨水泥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骨缺损模型,左侧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及磷酸钙骨水泥,右侧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植入8,16周通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症组织反应。植入8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水泥-骨组织交界处基本上被新生骨小梁包绕,材料进一步降解,新生骨小梁表面可见大量活跃的成骨细胞;16周时,新生骨小梁继续长入,进一步增长、增粗、增多,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骨水泥材料降解明显,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降解与骨长入同步,此组不同时间点成骨速度及成骨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材料(P < 0.05)。表明3种材料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骨缺损修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癌蛋白(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Ca的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28例中有83例(64.84%)C-erbB-2过表达,82例(64.06%)VEGF过表达,C-erbB-2和VEGF同时阳性表达者65例(50.8%).两者阳性率均随组织分级升高而上升.但各级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转移组中,81.5%(44/54)的病例C-erbB-2过表达,70.4%(38/54)VEGF过表达.两者的过表达与转移呈正相关关系(C-erbB-2 P<0.005.VEGF P<0.005).C-erbg-2和VEGF阳性配对分析表明,两者间阳性表达互为正相关(P<0.005,r=0.366).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和VEGF的过表达提示转移增加,可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蛋白 (C erbB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5 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C erbB 2和MMP2的阳性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5 6例中有 37例 (6 6 % )C erbB 2过表达 ,39例 (6 9.6 % )MMP2过表达 ,C erbB 2和MMP2同时阳性表达者 32例(5 7 1% )。两者阳性率均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上升 ,但各级间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在转移组中 ,88.9% (2 4 /2 7)的病例C erbB 2过表达 ,85 .2 % (2 3/ 2 7)MMP2过表达 ,两者的过表达与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PC erbB 2 =0 .0 0 1,PMMP2 =0 .0 15 )。C erbB 2和MMP2阳性配对分析表明 ,两者间阳性表达互为正相关 (P <0 .0 0 5 ,r=0 .5 1)。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C erbB 2和MMP2的过表达提示转移增加 ,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林伟明  廖红兴  梁传兴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51-135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两类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8例(完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叉7例,自体腘绳肌腱+异体肌腱重建后叉7例,自体腘绳肌腱+腓骨长肌腱重建后叉4例)接受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的患者作为自体组,将另24例接受异体肌腱重建治疗的患者作为异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稳定性评分(KT-1000)以及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检测结果三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效果与安全性良好,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婧  韦拔雄  廖红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27-28,封3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肾动脉狭窄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1例(3.4%)为动脉粥样硬化,2例(6.9%)为纤维性增生,26例(89.7%)为大动脉炎。结论通过本研究提示,在我国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炎。肾自体移植术时送检的髂内动脉可呈现大动脉炎早期的病理改变,手术的远期疗效有必要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病理诊断及FL的肿瘤性滤泡(NF)与反应性滤泡增生(RHF)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FL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组织学观察,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0、bcl-2、CD3、CD10、bcl-6、CD21、Ki-67的表达,并以10例RHF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50例FL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50岁(10~80岁).其中颈部病变32例(64%).组织学1~2级16例(32%),3级以上34例(68%).FL的NF组织中CD20、CD10、bcl-6均阳性表达,失去套区和生发中心构型,并向NF间浸润,外形不规则,周界不清;1~2级FL的NF中bcl-2均阳性,3级及以上FL中68%(23/34) NF阳性,32%(11/34) NF部分或全部阴性,阴性区周边呈锯齿状.1~2级FL Ki-67增殖指数<30%,3级及以上均>30%,最高达90%.FL的CD21显示滤泡树突细胞(FDC)网与NF同步增生,部分3级及以上病例FDC网破裂.而RHF中CD20整个滤泡阳性表达,呈圆形或卵圆形,周界较清楚;CD10、bcl-6、CD21阳性表达和bcl-2阴性表达均位于生发中心,周界清楚,无侵袭现象;Ki-67在生发中心高表达,有时可见极性.结论 FL的NF与RHF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的区别在于NF有侵袭性征象,失去滤泡套区和生发中心构型,而RHF保持正常滤泡的免疫表型,无侵袭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t=30.06,P〈0.0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t=19.62,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基底细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P〈0.01)。P75mRNA在皮肤正常组、基底细胞癌组、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状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42.69,P〈0.01),基底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30.37,P〈0.05),鳞状细胞癌组与基底细胞癌组(t=18.49,P〈0.05)。结论:NGF及受体P75可能在非黑素性皮肤癌发生及浸润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体外实验已证实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力学性能、抗溃散性及体外降解性能。 目的:验证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急性毒性实验:分别向昆明小鼠尾静脉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②热源实验: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③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分别加入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及双蒸水。④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在豚鼠肩胛骨内侧部位分别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并进行敷贴激发实验。⑤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在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聚乙烯浸提液及苯酚溶液。⑥微核实验:分别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可注射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生理盐水与环磷酰胺。⑦肌肉植入实验:将新型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新西兰兔脊柱两侧肌肉内。 结果与结论: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无毒,无刺激性及致敏性,无热源反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植入动物肌肉后为非组织刺激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