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治疗又成为营养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当的食物,利用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通过科学的烹饪方法及正确的饮食制度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行饮食治疗方案,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经科学饮食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的患者,缩短了疗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2.
冠脉支架置入术是经皮股动脉穿刺,运用导管技术使狭窄闭塞的冠脉扩张的方法。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此技术来缓解心梗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护理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此时护理之含义不仅包括临床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现将我院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以来,成功施行因冠脉狭窄心梗,经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后症状缓解患者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烽  孙仁荣 《放射学实践》2001,16(2):159-159
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增生症罕见[1~3],最近我们遇到2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男,49岁。上腹饱胀伴消瘦、纳差及腹泻半年。偶有黑便史。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阳性。   纤维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有1.5cm×3.0 cm、1.0cm×2.0 cm、1.0cm×1.0 cm大小的三个结节,表面出血,组织较脆。   上消化道钡餐示:十二指肠球内有一个蚕豆大小、二个黄豆大小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排列如卵石样(图1)。推压时稍有移动,降段及水平段未见异常改变。X线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增生症。   手术所见:十二指肠球体后壁有 3个深红色黄豆大小的瘤体,周围充血水肿。术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增生。   例2 患者,男,49岁。上腹疼痛,频繁呕吐,食后为著,且有返酸、嗳气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男性患儿,10岁。主诉双前臂肿块近4年。查体:左前臂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无红肿压痛,推压无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左前臂明显短缩畸形。腕关节和肘关节活动障碍。右前臂及双膝关节邻近骨质可触及不规则无痛性硬质肿块。患儿父亲41岁,在其左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双腕关节及右肩胛骨均可触及硬质包块。追问其家族史,患儿的同胞兄弟、祖父及曾祖父均有类似病史,其母体检未见异常。X线检查 患儿双侧尺骨远端、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均可见菜花状骨性肿块,呈宽基底与干骺相连,邻近骨质受压变形移位,在皮下脂肪的衬托下可见肿瘤的软骨帽呈厚薄不均的…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发病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退、病毒激发有关。鹤岗市传染病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51例状疱疹患者,采用了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和MRI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84例脑肿瘤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比较,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势,研究两种方法对该病的鉴别诊断。结果 CT及MRI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确诊结果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两种检查方法最终诊断单发肿瘤10例,多发肿瘤4例;CT检查显示高密度(4例)、等密度(6例)、低密度(4例)。MRI检查显示T1信号略长(4例)、T1信号略长(10例);边缘不清、水肿严重患者有4例;MRI检查选取指标对肿瘤区、水肿区、对照区区分明显。结论运用CT和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8~79(平均46.5)岁。病史3~1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痛、胸闷、痰中带血、大咯血及声音嘶哑。本组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探讨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 12月收治的MMD患者32例,对其行128层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特点并根据影像特征进行诊断。结果 32例患者中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11例,枕叶或额叶10例,脑梗死7例、短暂脑缺血4例;32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后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为10、8、5例,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单侧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5、3、1例;32例患者均可显示异常增生烟雾血管。结论 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 (1)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的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而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的数量较少,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依照冠脉造影的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6.4%(137/142)和96.8%(274/283),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为93.8%(137/146)和98.2%(274/279)。结论 64排螺旋CT在冠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陪护人员自身的接触行为。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7月对2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量表记录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其自身的接触情况和频次。结果 陪护人员最常接触的为患者(89.82%),其次为近患者区(88.94%)。陪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包括床栏(80.09%)和床面(68.58%)。陪护人员自我接触时触摸口罩和躯干的比率分别为46.02%、36.73%。陪护人员手部与环境表面总接触频次在不同科室存在差异,内科的接触频次高于外科(P<0.05)。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接触频次在不同陪护时段有差异,治疗护理高峰期、探访时段的患者接触频次高于晨晚间护理时段(P<0.05)。结论 陪护人员在为MDRO感染患者提供照护时,频繁与患者、环境表面及自身接触,可能导致MDRO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