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6例经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采用国际最新TNM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技术对所有CT扫描资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横断面图像评价其在肺癌术前分期的作用,并与横断面图像的术前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对T分期,T1、T2、T3、T4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3%、60.6%、60.7%、 60.3%,后处理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4%、 90.9%、89.3%、 87.0%;对N分期,N0、N1、N2、N3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68.1%、63.6%、64.2%,后处理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90.9%、 90.9%、85.7%;除T1、N0外,T1~T3及N1~N3后处理图像和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后处理图像对远处转移也可提供一定帮助.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能有效增加和提高横断面CT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囊性淋巴管瘤又称为囊性水瘤 ,最常见于颈部 ( 75 % ) ,其次为腋部 ( 2 0 % ) ,发生于腹膜后少见。笔者对我院 1995~ 2 0 0 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6~ 63岁 ,平均 41岁。临床表现 :4例无症状 ,2例表现为腹痛、腹胀 ,2例触诊可摸到包块。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采用SIEMENSSo matomART及GEHispeedNX/i 2种机型 ,横断面扫描 ,层厚10mm ,层距 10mm ,窗宽 15 0HU ,窗位 5 0HU ,螺旋扫描pitch1.5 ,CT增强对比剂…  相似文献   
3.
_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由于肝脏与肺、心脏、胃肠道等器官相邻,容易受到呼吸、心跳及胃肠蠕动等生理活动影响,致使肝脏D WI图像质量仍然欠理想,相应测得的表面扩散系数(ADC )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因此在临床使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克服呼吸及心脏运动对肝脏D WI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旨在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梁翠媚  向之明  叶海鸣  梁健科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141-1142,I0002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首先由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报道〔1〕。本文着重探讨SFTP的CT征象,以期寻找SFTP较为特异性的CT征象以及提示病变为胸膜起源的影像学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梁翠媚  向之明  叶海鸣  梁健科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41-1142,1068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首先由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报道〔1〕。本文着重探讨SFTP的CT征象,以期寻找SFTP较为特异性的CT征象以及提示病变为胸膜起源的影像学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MRl分型与介入溶栓疗效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惠者分别进行了MRI和DSA检查,MRA采用直接血栓成像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V,确定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血栓分期,并尽量于48小时内进行DSA髂静脉的腔内接触性介入溶栓治疗。然后对MRI与DSA图像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以DSA为标准:14例MRI诊断为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再通率为l00%:11例MRI诊断为亚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63.6%:5例MRI诊断为慢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12.5%。结论MR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期与介入溶栓疗效有正相关性关系,可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作为溶栓量化的指标之一,能最大限度消除溶栓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MRI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2WI SPIR、Gd-DTPA动态增强及常规横断面T1WI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结合带及肌层侵犯情况,将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与其它序列比较。结果:对明确肿瘤性质、判断子宫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明显优于其它序列。结论: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癌变结节或小肝癌(SHCC)的早期诊断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是降低HCC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超声造影(CEUS)、普美显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等技术可以从微观分子水平了解肝脏结节癌变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旨在总结及回顾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诊断及鉴别的价值,并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电门控技术克服心脏搏动对肝脏DWI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志愿者41例,均行无门控和心电门控肝脏DWI检查,心电门控组为实验组,无门控组为对照组,b值选取0和500s/mm2,分别采用不同的延迟触发时间触发扫描。第一次肝脏DWI扫描为10点和19点,采集2次的ADC值,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测完第一次数据后,间隔15天再进行第二次测量,总结分析ADC值,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肝左叶ADC值明显高于肝右叶;实验组肝左叶ADC值明显低于肝右叶;Bland-Altman分析显示,该方法可重复率高;延迟触发时间为500ms时,可重复率高。结论心电门控技术能有效降低ADC值,提高肝脏DWI扫描图像质量,可重复性高,最佳触发时间为500ms。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克服心脏搏动效果比较理想,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肝吸虫病与胆管癌的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性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与MRCP征象,包括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①肿块型胆管癌:9例,表现为肝内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②浸润型胆管癌:16例,表现为胆管内浸润性生长,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③腔内型胆管癌:3例,表现为病变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呈全瘤较均匀强化.④MRCP:肿块型胆管癌表现为肿块周围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合并肝内末梢胆管小囊状扩张;浸润型及腔内型胆管癌显示梗阻区远端胆管中~重度扩张.结论: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因素,肝脏末梢胆管小囊状或杵状扩张为吸虫病较特异征象,MRI动态增强结合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