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化程度高、易转移的由黑色素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皮肤癌。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丙泊酚是否更适用于黑色素瘤相关手术麻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体外细胞实验采用CCK-8方法考察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B16F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实验组B16F1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实验组DR5蛋白表达的变化。体内实验采用尾静脉注射B16F10细胞方法建立模型组,将C57BL/6J雄性小鼠24只,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即正常对照组, 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组, 丙泊酚50 mg/kg、10 mg/kg剂量组, 每组6只,观察腹腔注射丙泊酚对小鼠肺组织肿瘤转移结节的影响。  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1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 3个浓度实验组于72 h时的细胞相对增殖能力(490 nm OD值)分别为0.91±0.03、0.81±0.02、0.71±0.02和0.61±0.02;100 μmol/L丙泊酚处理B16F10细胞在24 h、48 h和72 h三个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09±1.01)%、(26.04±1.10)%、(32.94±1.30)%,100 μmol/L丙泊酚处理B16F10细胞72 h,DR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体内实验证实,50 mg/kg剂量的丙泊酚腹腔注射可以显著抑制肺转移黑色素瘤的结节数,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丙泊酚组肺组织中DR5的表达显著增加。  结论  丙泊酚能够抑制小鼠肺转移黑色素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R5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分析嘉兴地区1185例肺癌临床资料,其中1995~1997年416例及2006~2009年769例肺癌。嘉兴地区肺腺癌和小细胞癌增加明显;肺癌发病高峰年龄后移;女性肺癌明显增加,且以肺腺癌为多。  相似文献   
4.
5.
6.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0天入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查体:左锁骨上可扪及2枚肿大淋巴结,2 cm×2 cm×2.2 cm至2 cm×2 cm×2.8 cm大小,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右下颌可扪及1枚肿大淋巴结,1.1 cm×1.0 cm×1.0 cm大小,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可,余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间断性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神志不清10余天,每次持续约40 min后视力及神志恢复正常.17岁时曾有发热、咳嗽、咯痰、咯血等病史,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神经科专科检查:言语清楚,时间、空间定向力正常,粗测记忆力、认知功能(概括、计算、判断、思维)基本正常,性格无改变,颈项无强直,Kernig征、Lasegne征阴性;双眼视力、视野、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80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及免疫表型研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对8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CD20、CD79a、CD3、CD68、Bcl-2、CD10、Bcl-6、MUM-1、CD138、ALK、Ki67的表达特点。【结果】男性48人,女性32人,平均年龄58.7岁。临床病变部位以颈部(33.8%)、颌下、扁桃体和咽腭(13.8%)、肠(12.3%)、胃(10%)、腹股沟等部位为多见,少数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不同,首发症状以颈部无痛性包块最常见。胃肠、头面部的可发生溃疡。镜下病理学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77/80),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多见(38/80),该肿瘤细胞较大,空泡状,核仁明显。瘤细胞均广泛表达B细胞标记。【结论】恶性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应与大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9例均为单侧睾丸发病,肿块MRI表现结节状融合状9例,分叶状6例,圆形或类圆形4例,对照正常睾丸,T2WI+FS呈高低混杂信号8例,呈略高信号4例,呈均匀低信号7例,且发现更低信号间隔13例;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9例,呈等低混杂信号8例,伴有出血高信号2例;DWI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坏死液化区呈低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坏死液化区呈高信号;8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见分隔样强化;12例合并坏死液化,7例合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9.5%。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同时与睾丸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经鞘瘤为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位于甲状腺内很少见,我院于2011-06收治1例。 1病例报告1.1一般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现颈部肿块4 d"入院。患者病程中偶有声嘶,无饮水呛咳及颈部疼痛等不适。4 d前患者发现颈部1枚肿块,至海盐县人民医院查颈部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