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377例行双髋关节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经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并测量股骨颈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和头臼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 377例患儿FNA均加大.最大90°,最小39.5°,平均43.73°±12.08°.AI均有不同程度加大,平均为35.3°±9.6°.髋臼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与术中所见符合.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功能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有胸部外伤且临床高度怀疑有肋软骨骨折病人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软骨的显示能力.结果 63例受检者经螺旋CT扫描重建处理后发现肋软骨骨折39例.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结论 螺旋CT重建图像(MIP)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常人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变化,以确定骨密度值的正常范围,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425例正常自愿者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值,男性222例,平均年龄49.57岁,女性203 例,平均年龄44.42岁,按10岁一个年龄组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均分布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L- Neck、Troch 峰值出现较晚,分布在30~39岁年龄组;R- Neck、Ward's区骨峰值分布在20~29 岁年龄组。男、女两性同部位之间骨密度峰值比较表明,男性股骨颈和大粗隆的值均高于女性,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同性别股骨近端双侧对照统计学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男性60~69岁年龄组骨密度有上升趋势。本组各部位骨峰值明显低于国内类似研究(不同机型、不同地区)的结果(P< 0.01)。结论:提供了正常人各年龄组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变化特点,对国人骨矿物密度正常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骨质疏松的研究积累了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4.
胸部创伤1610例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1995年3月-2007年12月资料完整的病例1610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胸部创伤表现有肺内损伤,肺外损伤,纵隔器官及膈肌损伤,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最多见。纵隔脏器损伤病情危重,诊治困难。膈肌损伤容易漏诊误诊。结论:胸片检查简单快捷,应作为胸部损伤的的常规检查,而CT及MRI由于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又能避免各种组织结构的重叠,所以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一些疑难病例可作为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脊椎损伤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6例脊椎损伤病例均进行X线平片,CT扫描。椎管受累者4例进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证实椎体骨折17例。颈椎4例(寰椎侧块2例,寰椎前结节1例。白椎体左侧横突骨折1例)。胸腰椎骨折13例。其中爆裂型T12L1骨折3例,L5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前者椎管内有多个骨碎片,硬膜囊疝形成。椎管指数2-3。后者损伤累及脊椎前、中柱,椎管形态异常。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③40例检出腰椎间盘病。其中36例腰椎间盘膨出症,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④4例疑似脊髓、神经损伤又进行了MRI检查。均显示脊髓信号异常。2例脊髓圆锥受压,硬膜囊疝形成。1例T12L1脊髓血肿,1例脊髓水肿、挫伤。结论:在小儿脊椎损伤中,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在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有完整术后CT资料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25例,共计156枚椎弓根螺钉进行MSCT评价螺钉置入椎弓根的准确性,其中颈椎螺钉43枚,胸椎螺钉81枚,腰骶椎螺钉32枚,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记录螺钉穿透骨壁的位置、数目和距离.结果 在置入的156枚椎弓根螺钉中,124枚螺钉(79.5%)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2枚螺钉(20.5%)发生错置,其中23枚螺 钉(71.9%)穿破皮质≤2 mm,8枚螺钉(25%)穿破皮质在2~4 mm,1枚(3.1%)穿破皮质≥4 mm.在螺钉穿破椎弓根的方向中,椎弓根外 侧 壁占46.9%,内侧壁占25%,上壁占12.5%,下壁占15.6%.凸侧共置入螺钉86枚,错置12枚,准确率为86%;凹侧共置入螺钉70枚,错置20枚,准确率为71.4%,凹侧与凸侧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错置的32枚螺钉中,胸椎椎弓根穿透率明显高于颈椎和腰骶椎(P<0.05),分别为27.2%(22/81),14%(6/43),12.5%(4/32).结论 MSCT是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进行MS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300例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38岁。结果:诊断为骨质疏松者123 例,占41% ,骨质疏松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比较无差异(P> 0.05),而以上2组分别与6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骨质疏松患病率还随绝经年限增长而增加,绝经5 年以下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绝经5 年以上者患病率明显增高(P< 0.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60 岁以后或绝经5年以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平片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40例患者行脊柱CT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组(MPR)、表面容积遮盖(SVR)及表现遮盖图像(SSD)后处理,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的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X线平片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8例,脊椎分节障碍15例,混合型7例。MSCT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3例,脊椎分节障碍12例,混合型15例,伴有脊柱纵裂6例,肋骨畸形8例,椎管内纵行骨嵴4例。SVR图像可较全面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MSCT的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具优势,能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分析软化型氟症大鼠骨密度(BMD)和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及硼预防对此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过量氟组、高过量氟组和硼预防组,实验20周后测量大鼠BMD和血清氟、硼含量、四肢骨氟含量及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低过量氟组和高过量氟组大鼠血清游离氟、骨氟含量显著增高;全身和胫骨BMD降低,腰椎BMD变化不大;股骨最大负荷减低,最大形变增加。相比高过量氟组,硼预防组大鼠血清游离氟和骨氟含量明显下降;全身、腰椎和胫骨BMD显著增高;胫骨最大负荷明显增加,最大形变明显减小。4组大鼠血清硼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软化型氟骨症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呈现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饲料加硼对此变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切除卵巢雌激素缺乏时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 36只分为双侧卵巢切除 (OVX)组及假手术对照组 (Sham ) ,术后每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动态观察 2组大鼠L1~ 4 椎体和股骨的BMD变化。结果 OVX大鼠术后 1个月椎体检测到骨量明显丢失 (Ρ <0 .0 1) ,股骨骨量丢失较为缓慢 ,6个月时出现明显差异 (Ρ <0 .0 5 )。结论 大鼠OVX后BMD的丢失速度为腰椎大于股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