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薛伯寿教授,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临床指导老师。拜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为师,为蒲辅周先生入室弟子,得其真传。善于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病证,在学术上造诣精深,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的临床家、首批特需专家之一,中央保健会诊专家。1986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医科技专家,2006年12月被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为享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多学科的研究已涉及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而对于中医体质评判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还未曾开展.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中医体质学研究与数据库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体质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设计,以及探索体质评判复杂数据集的权重判定网络,将为进一步阐明中医体质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提供可扩展研究手段,为拓宽中医基础研究口径,丰富生命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患者余某,男性,50岁,已婚。主因"间断右上腹不适、腹胀、纳差16年,加重半月余"入院。查体:T 36.1℃,P 85次/min,R 18次/min,Bp 138/91mmHg。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余体征阴性。化验:血象、肝功、  相似文献   
4.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巨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理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这里的治未病、治未乱就是未病先防的思想,这样的境界单凭一个普通医生做起来不容易,圣人除了享誉天下的高水平医生外,更应该是指国家的治理者在公共卫生、卫生防疫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灵枢.逆顺第五十  相似文献   
5.
肥胖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俗称“富贵病”,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基础,以合并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健康的症状群,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美国成人中代  相似文献   
6.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医家师承授受,师者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学者体悟心会,成为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使中医中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发展。然而,千年传承,百年困惑,当古文化与新文明发生了对接,当元阴元阳碰撞了0和1代码,中医药学的教育传承如何从原始的手工作坊体系走向机器化批量生产道路,古代自然哲学式、思辨式的中医论述如何换装为强  相似文献   
8.
肝病顽疾从痰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肝病的一些疑难杂症(例如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慢性肝炎残留黄疽、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肝源性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等)使用常规辨证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按照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用中医痰湿学说理论为基础,把这些疾病穿在在一起,通盘考虑,一元化解释,创立了肝病从痰论治的学术思想,将这一思想辐射到临床实践中去,初步实现了"理论创新,带动临床"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很快复发。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的晚期表现,尽管其仅占肝硬化腹水16.1%,但其发生是肝功能衰竭、肝功能失代偿的明显标志,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患者6个月内死亡,75%的患者12个月内死亡[1],其  相似文献   
10.
中药能使一部分乙肝患者出现病毒阴转,但是机理不清,概率不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中西药结合是否能够提高乙肝病毒的转阴率尚无定论;未来是否有新的中药能使乙肝病毒转阴,值得期待。中医治疗乙肝的优势和目标不应该是促使病毒阴转,而是立足于整体治疗、个性处理,从患者心理、饮食起居、社会适应等生存质量抓起,个性化辨证,将患者的身体脏腑阴阳气血等调摄到最佳平衡状态,让患者活得开心、活得时间长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