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患者的短中期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改良Soave术。统计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及短期、中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肛门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值)。结果两组肠管切除长度差异无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期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B/E值均升高,大肠杆菌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值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短中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肠道菌群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79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79例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3~28d,临床分型:显型51例,隐型9例,混合型19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合并切口感染17例,直肠损伤合并肠瘘2例,均经综合治疗治愈;没有直肠脱垂及大便失禁并发症。病理检查7例为恶性,占8%,72例为良性,占91%。随访3月~5年,复发者8例,占10.12%,5例查甲胎球蛋白(AFP)大于250ng/L,考虑恶性复发,4例原病理检查即为恶性。2例AFP小于250ng/L,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良性居多,手术完整切除瘤体,并切除尾骨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恶变的关键;术中盆底结构的良好修复可防止术后大便失禁及直肠脱垂;术后俯卧位及创面置管负压吸引等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止痛丸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骨代谢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以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予口服养血止痛丸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的踝关节量表(Olerud-Molander、AOFAS)评分、关节功能、血清Ca、ALP、BGP、PICP、Total-PINP、β-CTX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Olerud-Molander及AOFAS评分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时的肌力和ROM均较治疗前改善(P 0. 05),血清Ca、ALP、BGP、PIC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0. 05),而Total-PINP、β-CTX水平则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9. 09%,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6. 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养血止痛丸可以有效的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踝关节活动及肌力明显好转,这可能与养血止痛丸其发挥养血舒筋,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损伤的修复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指导盆底肌锻炼(PFMT)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尿道无功能(NADS)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5例NADS尿失禁患儿于医生全程指导下行PEMT,30min/次,2次/d,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3d排尿、7d排便情况,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行尿动力学检查。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漏尿事件次数、总大便失禁和污便次数及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功能性膀胱容量、功能性尿道长度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71%,随访3个月为50%。结论 PFMT是治疗NADS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病理类型。方法对123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中,肠旋转不良56例(45%);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27例(21%),其中隔膜型及风袋型13例,十二指肠狭窄7例,十二指肠闭锁9例;环型胰腺造成的梗阻11例(8%)。伴发畸形:本组患儿中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1例,肠扭转坏死4例,腹裂4例,脐膨出3例,美克尔憩室4例,先天性心脏病18例。123例患儿中117例存活(存活率95.12%),3例医院内死亡,5例手术后1~8d内放弃治疗,11例环型胰腺及7例肠狭窄患儿全部存活。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肺炎(67例)、吻合口瘘(5例)、应激性小肠溃疡(1例)、切口裂开(11例)、新生儿硬肿症(22例)。结论孕妇产前B超检查若发现胎儿胃及十二扩张或羊水过多都应该考虑胎儿高位肠梗阻的可能;生后胆汁性呕吐为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术前X线平片可见双气泡或三气泡特征,上消化道造影可见造影剂阻滞和(或)通过困难,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em护理体系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胸痛中心诊治的20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Orem护理体系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护理体系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自护能力有正性影响,并能增强其社会功能,便于患者准确掌握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体会。方法自脐孔置单孔腹腔镜将阑尾拖出体外进行常规方法切除。结果 138例患儿中121例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获得成功,13例改为两孔法、4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脐部感染。结论单孔法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化、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隐蔽性及美容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79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79例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3~28d,临床分型:显型51例,隐型9例,混合型19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合并切口感染17例,直肠损伤合并肠瘘2例,均经综合治疗治愈;没有直肠脱垂及大便失禁并发症.病理检查7例为恶性,占8%,72例为良性,占91%.随访3月~5年,复发者8例,占10.12%,5例查甲胎球蛋白(AFP)大于250ng/L,考虑恶性复发,4例原病理检查即为恶性.2例AFP小于250ng/L,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良性居多,手术完整切除瘤体,并切除尾骨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恶变的关键;术中盆底结构的良好修复可防止术后大便失禁及直肠脱垂;术后俯卧位及创面置管负压吸引等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定(DEX)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6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心脏置于改良的Langendoff装置上,均为平衡灌注末HR>180次/min、左室收缩压>75mm Hg、室性早搏<2个/min的心脏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DEX处理组(C组),每组12个。A组持续灌注KH液180 min,B组和C组在KH平衡灌注20 min时常温停灌40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灌注KH液、含100 nmol·L-1 DEX的KH液20 min,然后继续再灌注KH液100 min。监测心率(HR)、冠状动脉流出量(CF),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Na+-K+-ATP酶、Ca2+-ATP酶,以梗死心肌质量占心室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心肌梗死率。结果:再灌注后A组心功能优于B组、C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心肌梗死率较大,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心肌梗死率低,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较高(P<0.05)。结论:DEX后处理可提高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