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患者男,25岁。因食自采野生蘑菇后呕吐、腹泻11小时入院。食后9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10余次,院外输液等治疗无效转入我院。体检:T38.5℃,R20次/min,P86次/min,BP100/60mmHg。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大便潜血阳性,谷草转氨酶10360U/L,谷丙转氨酶8460U/L,乳酸脱氢酶2610U/L,α-羟丁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2.
丁慧芳  高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83-5284
通过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9年收载的期刊杂志中有关硝普钠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报道,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是指一段消化道嵌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集了27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予以低压空气灌肠复位,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低压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替复位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普通病房与层流病房内化疗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血液科自 1997- 0 2~ 2 0 0 2 - 12对急性白血病在层流病房内进行化疗 ,明显降低了感染率 ,报告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为经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确诊的我院住院患者 5 0例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2 1~ 5 8岁 ,中位年龄 4 2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 3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14例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 1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急粒变、急淋变各 2例。 5 0例患者共住院 96次 ,化疗14 6个疗程。对照组 4 4例 ,为同期住院普通病房化疗患者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2 5~ 5 5岁 ,中位年…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之一是出血性膀胱炎(HC)。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我们应用粘膜保护剂美斯钠,并水化、碱化尿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HC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在我院住院的血液病患者,均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蛋白裂解酶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1〕。vWF-裂解酶(cp)可以通过对vWF多聚体大小的调控来调节vWF多聚体与内皮下胶原和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2〕,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其表面的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而不稳定斑块如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转变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44岁,因“右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定2个月”于2020年1月至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左下肢及左脚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应用甲钴胺等治疗后未见好转。2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下肢无力,足底感觉障碍,行走不稳定,不能自行站立。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专科检查:双侧上肢肌力4级,双侧下肢肌力2级,呈跨阈步态,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对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PS 诱导的炎症小鼠子宫巨噬细胞迁移和功能活性的调节因素。方法:将150 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LPS 模型组(B 组)、MCP-1 阻断组(C 组),于末次注射后的1、3、6、12、24 h 取子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巨噬细胞数量与CD14 表达的变化,ELISA 方法检测TNF-α、MCP-1 的表达量。结果:淤与A 组相比,B 组内膜、肌层、外膜的CD14+巨噬细胞数目及CD14 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极显著增加(P<0.01),C 组内膜和肌层在1、3、6 h 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B 组相比,C 组外膜在1、3、6 h 时以及C 组的内膜和肌层在各时间点时CD14+巨噬细胞数目及CD14 表达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于与A 组相比,B 组在各时间点以及C 组在12、24 h 时TNF-α和MCP-1 的含量极显著增多(P<0.01);与B 组相比,C 组各时间点的TNF-α和MCP-1 的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LPS 诱导的小鼠子宫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的迁移及CD14、TNF-α等关键分子的表达均受MCP-1 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共14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7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7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丁慧芳 《山东医药》2003,43(17):7-9
为探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意义,对初诊为AL的39例患者分别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测。并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CD)进行免疫学分型;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带显示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39例患者经形态学检查确诊为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9例,2例难以分型;免疫学诊断为ALL8例(其中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ANLL29例(其中4例伴淋巴细胞抗原表达),2例形态学难以分型者,诊断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免疫学与形态学分型符合率94.9%(37/39)。39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8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临床治疗后染色体复杂畸形者缓解率低,正常核型及某些染色体核型[如t(15;17)]者缓解率较高。认为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可提高AL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