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1篇
口腔科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颌骨关系严重不调的成人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重建颌骨的三维空间关系 ,恢复牙颌面的生理功能及颜面美观 ,是正畸医师、外科医师和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1 ,2 ] 。本文就临床较常见的成人严重骨性Ⅱ类畸形在经过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后的颜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改变及口颌系统的功能改变作一简要综述。1 软硬组织形态变化骨性Ⅱ类畸形患者无论是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 ,还是双颌同时发育异常 ,通过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后 ,改变最直接的是颌骨、牙齿等硬组织。面部软组织的形态改变由其所附着的硬组织框架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陈开云  罗颂椒 《四川医学》2002,23(3):244-245
目的:观察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受(n-AchR)最大结合容量(Bmax)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选用20只5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截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结果: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285.573fmol/mgpro)明显>对照组(Bmax=214.662fmol/mg,Pr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矫形可增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 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 :在矢状向上 ,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 2mm(P <0 0 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 0 5 9∶1~0 6 4∶1;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 0 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 0 95∶1。在垂直向上 ,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 1mm(P >0 0 5 )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 2mm(P <0 0 5 )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 1 0 7∶1~ 1 34∶1。结论 :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 ,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 ;但在垂直方向 ,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 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实验第1、3、7、14天处死大鼠,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常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高度亲和力。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20~30岁.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对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2mm(P<0.01);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0.59:1~0.64:l;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0.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0.95:1.在垂直向上,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1mm(P>0.05);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2mm(P<0.05),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1.07:l~1.34:1.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但在垂直方向,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快速生长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睾酮的表达,并探讨功能矫形对髁突软骨细胞睾酮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戴自制模拟的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在实验第3天、1、2、3及4周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睾酮在髁突软骨细胞上的表达特点。结果 ①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各层都有睾酮的阳性免疫染色,大鼠各层细胞中以成熟层及移行层阳性强度较高,明显高于生发层及过渡层,其中成熟层染色强度最高;②随着大鼠的青春期生长发育,髁突软骨细胞各层睾酮染色强度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③实验第2及第 3周组大鼠髁突成熟层软骨细胞睾酮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酮参与了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成熟的调控,并介导了功能矫形的机械刺激作用,使髁突软骨细胞的增生分化功能增强,髁突软骨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22 例,男7 例,女15 例,年龄20~30 岁。在术前及术后6~12 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16 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2 mm( P < 010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0159∶1~0164∶1 ;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0183∶1 ,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0195∶1。在垂直向上,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1 mm( P > 0105)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2 mm( P < 0105)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1107∶1~1134∶1。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但在垂直方向,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前伸下颌的浅层嚼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4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戴.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2组大鼠浅层嚼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值.结果 实验组大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具有高度亲和力,大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矫形可增加浅层嚼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量及亲和力,导致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63例重度慢性牙周炎(CF)患者、103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颊粘膜拭子,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及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PASA)法测定FcγRⅡA和FcγRⅢB的基因多态性,比较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在各组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在重度凹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25),而在轻中度凹组与对照组、重度凹组与轻中度凹组之问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125)。结论 FcγRⅡA-R131-FcγRⅢB-NA2复合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其可能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