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54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整个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循环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每个节点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并绘制相应磨损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各循环节点牛牙釉质的磨损量均大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量(P<0.05);实验循环周期内,牛牙釉质的磨损曲线呈现出“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3个磨损阶段,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两个磨损阶段.2组的微观形貌也呈现出与磨损曲线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行为均呈现出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牛牙釉质的磨损量显著高于二硅酸锂的磨损量,提示应注意防止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对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二硅酸锂和白榴石基玻璃陶瓷在模拟咀嚼循环的条件下磨损行为的演变。方法:采用热压铸造技术制备白榴石基玻璃陶瓷(IPS Empress Esthetic ETC1型铸瓷)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S e.max Press HT型铸瓷)试件,分别与滑石瓷配副,磨损条件为加载力10 N、转速200 r/min,磨损进行100万转次,使用三维形貌扫描仪在每10转万次循环节点测量磨损体积量,扫描电镜观测表面微观形貌。结果:10万转次白榴石基陶瓷磨损量多于二硅酸锂陶瓷,20万至100万转次后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白榴石基陶瓷表面犁沟与碎片剥脱后的粗糙面交错分布,二硅酸锂陶瓷表面以深且宽大的犁沟为主。随着时间的演变,两种陶瓷的犁沟状磨痕逐渐表浅。结论:白榴石基玻璃陶瓷在磨损初期磨损量多于二硅酸锂陶瓷,磨损中后期的磨损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饰瓷咬合面中央窝区域不同磨损程度下,金属烤瓷全冠饰瓷层应力变化情况。方法:以1∶15标准下颌第一磨牙塑料模型为对象,运用逆向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全冠饰瓷中央窝区域与对颌牙尖不同磨损深度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设定磨损深度为0.1、0.3、0.5、0.7、1.0 mm。并在全冠磨损面上垂直加载350 N的力,约束于牙槽骨底面。观察不同磨损程度对于全冠饰瓷层Von Mises应力峰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中央窝区域磨损程度加深,咬合面上磨损面积变大,瓷层厚度减小,并且面积增大的幅度明显大于瓷层厚度的变化;饰瓷Von Mises应力峰值随之减小(224 MPa降低至35.5 MPa),但界面处的应力峰值减小幅度较低,并且有形成应力集中区域的趋势。结论:磨损造成的面积增大对于应力峰值的影响较大;适当的磨损面有利于饰瓷应力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化模型在牙体缺损修复方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3年5月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进行。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9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随机选取数据库中100个病例的资料,由3名专家商议确定患牙的修复体类型,作为评判标准。再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讲解授课组病例和考核组病例。研究组学生采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培训方式,利用三维软件完成讲解授课组的病例学习,随后对考核组病例进行修复类型的判断选择。对照组学生以二维图片为案例素材进行学习及随后的病例考核。与专家标准比对后,计算两组学生修复体类型判断的准确度。并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高嵌体及桩核冠的判断,研究组学生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理解理论知识、感知牙体缺损和对于修复体类型的选择信心及效率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将三维数字化模型应用于口腔修复学临床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模拟咀嚼循环条件下长石质饰瓷与氟磷灰石饰瓷的耐磨性能。方法:制备2种饰瓷长条形试件各10个,用于物理性能测试和表面形貌观察;另制备圆盘形试件各6个,分别在水环境、加载力10 N、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120万次循环磨损实验;于每10万次循环节点测量各饰瓷的体积磨损量和表面粗糙度;然后分别在磨损10、70、120万次循环节点观察各饰瓷磨损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磨损区域的基本组成及其所占比例。结果:两种饰瓷的体积磨损量、表面粗糙度曲线均呈现正相关近似线性上升趋势,在每个测量节点,氟磷灰石瓷的体积磨损量、表面粗糙度均明显高于长石质瓷(P<0.05);长石质瓷表面均匀一致,而氟磷灰石瓷表面有较多大小不一且散在分布的气孔;随着加载循环的进行,两种饰瓷的磨痕均由稀疏变为密集,磨损面上均可见磨屑粘着。结论:在模拟咀嚼循环条件下,氟磷灰石瓷的耐磨性能较长石质瓷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