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牙周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牙周病诊断朝着客观、准确、快速和患者易接受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近十多年来临床检查方法、牙周微生物及龈沟液辅助检查、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牙周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用热酚—水法提取、苯酚—氯仿—石油醚法纯化6种口腔厌氧菌:产碱韦荣氏球菌(Va)、牙龈类杆菌(Bg)、脆弱类杆菌(Bf)、核梭杆菌(Fn)、伴放线杆菌(Aa)、黄褐色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o)内毒素。口腔厌氧菌内毒素与肠道需氧菌(明尼苏达沙门氏菌)标准内毒素比较,它们均具有六碳糖、脂肪酸和磷等必须基团。还发现与肠道内毒素有以下几点显著差异:(1)用直接法未测到KDO;(2)庚糖的含量较低;(3)可测到奇数脂肪酸和甲基化分枝脂肪酸。这些化学结构特性可能与它们生物活性表达和致病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蒜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的243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0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局部涂擦,而实验组(123颗牙)用大蒜原汁涂擦,用VAS量表评估根面敏感性,并比较其疗效。另将24个牙本质块分为4组,用50%的枸橼酸处理表面后,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涂擦,实验组用大蒜原汁、1∶1大蒜稀释液及1∶10大蒜稀释液涂擦,扫描电镜下观察样本。结果实验组2周后及半年后的疼痛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无明显不同。结论大蒜治疗牙本质过敏有较好的疗效,但不是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器官培养中骨吸收因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脂磷壁酸(lipoteichoicacid,LTA)、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crosisfactor,TNF)及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E,PGE)的骨吸收作用和相互作用,采用45Ca标记的19天胚胎鼠长骨干器官培养,用样品道比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均能在器官培养水平刺激骨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浓度的LPS与TNF、LPS与PGE、TNF与PGE相互作用,超过各因子单独作用之和(期望值);LPS与LTA、TNF与LTA相互作用,等于期望值;而LTA与PGE相互作用,小于期望值。研究结果提示,多种骨吸收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牙周病骨吸收发病机理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牙周病常用实验动物牙体解剖、牙周组织学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口腔牙周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部位的确定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提供解剖、组织学依据。方法:选择3种常用实验动物豚鼠、犬、猴的牙体、牙周组织,进行大体、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豚鼠口裂小,实验一般仅限于切牙区,但该区的龈沟上皮有角化,对炎症反应可能产生影响;犬的牙间间隙宽,适合作人工牙周骨下袋模型,牙虽不患龋,但根管粗,可用于髓病、根尖周病研究;猴是理想的实验动物,但价格昂贵,使大规模实验受到限制。结论:豚鼠、犬、猴的牙、牙龈、牙槽嵴形态及组织学表现均与人有相似性,但各有特点,在科研工作中应根据具体需要和财力选择实验动物、实验部位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烟斑着色对称的离体牙一剖为二,随机分入实验组(浸各种祛色素化合物溶液)和对照组(浸蒸馏水)。结果表明pH5.0-8。2植酸有满意的去烟斑色素作用,且对牙釉质牙骨质的显微硬度无影响。扫描电镜研究了常用摩擦剂的晶体结构及其使用后牙表面的超微结构表明。圆的蜂窝状二氧化硅和角度较钝的六角形氢氧化铝的祛色素作用优于角度较锐的方菱形碳酸钙,对牙面损伤也小,化学作用或有效的机械作用都是祛除色素洁白牙齿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基础研究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牙周病发病机制新进展和治疗新理念,并且提出一些迄今尚无定论、有待深入研究的热点,旨在将具有前瞻性、交叉性的新兴研究与牙周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联系起来,阐明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展望牙周病的预防治疗,推动牙周病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龈下 G^—厌氧菌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牙周袋局部使用甲硝唑,去除了假想的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特别是G~-专性厌氧菌,而不影响共生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临床观察证明它与根面平整治疗牙周炎同样有效。因而进一步证实了龈下G~-厌氧菌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coaggregating pairs between perio-pathogenic and cariogenic bacteri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coaggregations to inhibitors. Methods 4 strains of perio-pathogenic bacteria, Fusobacterium nuleatum (Fn) ATCC 10953, Actinobacilllus actinomycetem comitans (Aa) Y4,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ATCC 33277,Prevotella intermedia (Pi) ATCC 25261 and 4 strains of cariogenic bacteria, Streptococcus mutans (Sm) lngbritt, Streptococcus sanguis (Ss) 34, Actinomyces viscosus ( Av) 19246 a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 ATCC 4356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aggregating degrees of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he above bacteria by a visual assay and a turbidimetric assay. Then more than + 2 ( or 20% ) coaggregation degrees' pai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actose and arginine and to identify the minimum of their coaggregati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Results The coaggregation degrees of Fn-Av, Pg-Av, Fn-Sm, Fn-Ss, Fn-La and Pg-Ss pairs were higher than + 2 ( 20% ). 3.0 - 6.0mmol/L of arginine were considerably effective to the above pairs except Fn-Av pair and the disaggregation degrees were 49% - 92%. The maximum of their disaggregation degree to Fn-Av pair was just 18%. 120 - 300mmol/L of lactose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to Pg-Ss pair, the disaggregation degrees were 57% - 91%. They partially inhibited Pg-Av pair and were almost ineffective to FnG^+pairs. Conclusion The coaggregations between perio-pathogenic and cariogenic bacteria are highly specific. Most of them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arginine.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因素与牙周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加激素及免疫介质的释放,降低免疫防御能力,改变唾液质量,牙龈微循环及日益行为等引发或加重牙周病,影响治疗效果。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使口腔医师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牙周病的影响,提高牙周病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