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004年版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关于肺癌的部分增加了肺泡腔隙充填型周围型鳞状细胞癌(alveolar space-filling type of peripheral)的内容[1,2].其特点为肿瘤细胞充填肺泡腔隙,没有破坏肺泡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是多方面的 ,其中以多药耐药性 (MDR)最为常见 ,P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π(GST π)及拓扑异构酶 (TOPOⅡ )是恶性肿瘤产生MDR的物质基础[1~ 3 ] 。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2年 9月 ,我院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6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P GP、GST π、TOPOⅡ ,以探讨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同期我院病理科档案中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胃癌标本共 68例 ,男 4 9例 ,女 19例 ;年龄 32~ 76岁。其中管状腺癌 2 0例 ,乳头状腺癌 13例 ,低分化腺癌 19例 ,粘…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组织P-gp,GST-π和TOPO-Ⅱ表达评估灌注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多药耐药性(MDR),指导灌注化疗用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膀胱癌病理标本中P-糖蛋白(P-gp)、谷胱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TOPO—Ⅱ)的表达,评估肿瘤耐药谱。结果:①P-gp检测显示,54.5%的病例对阿毒索、丝裂毒索、长春新碱等抗生索类和生物碱类抗癌药高耐药。②GST-π检测显示仅34.1%的病例对顺铂、环磷酰胺等高耐药,而反有56.8%的病例对该类药无耐药或低度耐药。③TOPO-Ⅱ检测显示对阿霉索、柔红毒索、VP16等TOPO-Ⅱ抑制剂类抗癌药,仅13.6%的病例高度耐药,29.5%中度耐药。56.8%低度耐药。结论:检测膀胱癌MDR,了解多药耐药谱,可指导灌注化疗用药。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7岁。发现枕后部包块5年,逐渐增大。查体于枕后部有一肿物,约ZcmXZcm,质硬,表面光滑但不规则,行手术切除肿物,见肿物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病理检查送检带毛皮肤及皮下肿物,肿物大/J‘2.ZcmXI.7cmXI,3crn。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镜下;痛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肿物由多个增生的、分化较好的鳞状上皮团块组成;团块呈扇形不规则地突入囊腔,每个细胞团块边缘是排列呈栅状的基底细胞,中央为嗜酸性无定形性角质物,部分区域可见钙化。瘤细胞和用质物不产生颗粒层细胞,直接由瘤细胞陡然转变为无结构的嗜酸性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泡腔隙充填型生长方式在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观察117例肺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病例,观察肺泡腔隙充填型和肺泡腔隙充填为主型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比较与其他类型肺鳞状细胞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17例肺鳞状细胞癌中包括肺泡腔隙充填型2例,肺泡腔隙充填为主型18例。2例肺泡腔隙充填型患者均生存,肺泡腔隙充填为主型的生存率在混合型中显著高于其他亚型(x^2=6.9148,P=0.0315)。结论肺泡腔隙充填型周围型鳞状细胞癌预后良好,具有大量肺泡腔隙充填结构的其他肺鳞癌也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咳嗽、咳血近1年,加重半月就诊。10个月前咯出一灰褐色枣样物,未送病理检查。X线胸3椎体平面气管腔内可见一椭圆形致密块状阴影。纤支镜见气管腔内有一息肉状肿物,占管腔的3/4,根基附着于气管左后壁,质地较韧,勉强通过纤支镜。术中...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0岁。因吞咽困难伴双下肢浮肿就诊。钡餐示食道中下段管壁破坏,僵硬,管腔狭窄,粘膜皱壁破坏消失,病变范围直径约16cm,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伴多处存钡龛影,钡剂通过明显受阻。术前活俭病理诊断:食道恶性肿瘤,可能是不典型类癌。行食道癌切除术,术后5个月因双肺转移死亡。病理检查切除食道一段,长16cm,剪开见一巨大肿物,约12cm×10cm,肿物呈多个隆起,充满整个管腔,表面灰黄色。镜下见肿瘤位于粘膜下层,隆起处仍可见断续的鳞状上皮。肿瘤大多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胞浆少,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1岁。上腹部不适4年,加重2个月。因消瘦、发热及黑便于2001年11月27日入院。体检:其他脏器无明显异常。钡餐示:十二指肠、空肠处见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的钡剂龛影,边缘整齐,直径1~5cm,范围分布在1~3组小肠,部分肠壁稍硬,蠕动不规律。手术所见:十二指肠球前壁有一约6cm×5cm包块,空肠散在大小不等的肿块,呈凹陷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随访结果:术后半年因肝功能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