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参与研究,共计6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例经体检结果显示宫颈黏膜上皮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上皮组织p16、ki-67表达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16、ki-67的高表达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指间关节融合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AO微型钉板进行指间关节融合31例。结果本组获随访3~24个月,9例术后1.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20例术后2.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2例术后4.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伤指术后疗效评定结果:良29例,可2例。结论 AO微型钉板应用于近指间关节融合中,伤指骨质愈合及活动有优势,但对于远指间关节(拇指除外),术后有钉板外露等并发症,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适合因子预测蚊虫密度变化趋势。方法监测2011-2013年5-10月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并收集同期气象资料,气象数据经膨化处理,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蚊虫密度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结果蚊虫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5月出现,6-9月达高峰,10月消亡。蚊虫密度与前一月平均温度、前一月平均气压等相关,与月日照、相对湿度和温差无关。结论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气压、降雨量拟合模型预测蚊虫密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45岁,平均35.3岁;左侧7例,右侧8例;交通伤9例,砸伤4例,挤压伤2例。5例急诊行创面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其中2例踝关节粉碎性骨折患者予外固定架固定;10例患者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10~16 d皮肤软组织坏死引起缺损,行创面彻底清创+VSD治疗。1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3 cm×5 cm~10 cm×7 cm,均于VSD治疗后择期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腔隙性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通过对皮瓣愈合情况、感觉、形态、皮温、供区瘢痕情况的评分,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评分为7~10分,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疗效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蒂恒定,携带筋膜可填塞空腔,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易于切取,修复腔隙性踝关节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首都国际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选取7个监测点,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蚊密度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秩相关对2013年5-10月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年来共捕获成蚊88 789只,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80.54%,三带喙库蚊占18.89%;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年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31、1.62和13.01只/ (灯·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9,P>0.05);3年来,仅8-10月能够捕获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04、32.00和1.15只/ (灯·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1,P<0.01);9月三带喙库蚊密度明显高于8月和10月,其中9月中旬密度最高;7个监测点均有三带喙库蚊捕获,密度在0.44~41.09只/ (灯·h)之间,其中居民区密度最低,温榆河水系密度最高,7个监测点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3年来,仅2013年9-10月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报告3例乙脑病例,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关系(rs=0.898,P=0.015)。结论 首都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构成及密度水平均较高,河边等野外环境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蚊虫活动高峰时间(8-9月)与乙脑疫情的发生时间相一致,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209例儿童难治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简单鼻腔扩容术及术后充分的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主诉变化、鼻内镜下所见、鼻窦CT。结果209例中191例患者疗效明显,主诉均得到明显改善;17例主诉无明显改善,其中14例鼻中隔明显偏曲,伴有全身其它疾病3例;1例3个月后复查,鼻塞明显好转,但鼻根处皮肤色泽发青,鼻内镜下鼻腔黏膜少许充血;具体诱因不明。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中三种血管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胰腺癌能依赖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多步骤调控导致肿瘤血管大量生长。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FGFR)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受体之间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胰腺癌及32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变组织中,flt-1、bFGFR、PDGFR的表达。结果:flt-1、bFGFR、PDGFR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2.9%,54.9%和45.1%,在胰腺炎中的阳性率为18.8%,18.8%和2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它们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flt-1、bFGFR、PDGFR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呈相关密切关系(P<0.05),它们在胰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可能存在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协同或互补作用。结论:flt-1、bFGFR、PDGFR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三种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作为胰腺癌抑血管生成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Stein等[1]于1985年首先描述的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的2%~8%[2].ALCL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ALCL又可以分为系统型和皮肤型[3].系统型ALCL主要侵犯淋巴结,起始部位以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结外有时也受侵,以皮肤、肺、胃肠道、骨等部位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