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判国内最新研制的电生理刺激反馈仪DS21无创筛查糖尿病的稳定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既往病史分为健康组(n=17)、糖调节受损组(n=15)和糖尿病组(n=14)。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常规体检及采集病史及生化检查,对受试者进行3次电生理刺激反馈仪DS21测试,得到3个电导值,通过计算平均偏差,判断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有效性,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6例受试者电导值平均偏差最大值为4.4,最小值为0.2,均小于5.0;46例受试者中健康组、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受试者的电导值分别为77.9±5.2、70.4±5.7、54.7±11.4,趋势为健康组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3组人群电导值依然存在上述趋势(P0.01)。入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国产电生理刺激反馈仪DS21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存在不同的电导值,有助于评判糖尿病风险,且稳定、安全,值得进一步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和静息态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为期5周的减重干预对女性肥胖患者的大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通过饮食控制对16名受试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脑区3.0T磁共振扫描。使用SPM1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减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等生理指标显著改善(P<0.05),左侧脑岛的灰质体积下降,右侧小脑髓质、钩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增加,且中央内侧和旁扣带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与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升高。结论:饮食控制减重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灰质萎缩伤害,抑制患者胃肠道感觉或恢复味嗅觉异常加工以达到显著的减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胃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内镜下取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胃增生性息肉38例(A组)和胃底腺息肉59例(B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息肉直径、部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A组男性(22例)多于B组(20例),女性(16例)少于B组(39例);A组息肉好发于胃窦(18例),B组息肉好发于胃底(50例);A组HP感染(29例)多于B组(1例);A组息肉直径为(9.8±2.2)mm,B组为(7.1±1.3)mm,A组长于B组(P0.05)。结论胃增生性息肉好发于男性、胃窦部,胃底腺息肉好发于女性、胃底部,胃增生性息肉直径较胃底腺息肉大,胃增生性息肉发生与HP感染有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和差异进行初步预防、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超重及肥胖患者短期进行极低热量饮食干预的效果及其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0例超重及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给予每日总热量800 kcal(1 kcal=4.186 8 kJ)的饮食干预。比较其入院当日和出院当日的体质量,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对极低热量饮食的耐受性,随访患者出院半年内饮食控制和体质量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接受(8±3) d的极低热量饮食干预后,体质量显著下降[(92.86±22.78) kg vs (95.93±23.28) kg,P<0.001]。所有患者均无干预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期间可坚持极低热量饮食治疗,但在出院后长期依从性较差。结论:短期极低热量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患者耐受性好,但对长期极低热量饮食依从性较差,应加强患者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腹围测量方法与CT测定的腹内脂肪体积的关系,探讨最能反映腹内脂肪堆积程度的腹围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7例18岁以上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成年人进行身高、体重和臀围测量,分别采用髂嵴上缘水平(WC1)、肋骨下缘和髂嵴上缘连线中点水平(WC2)和脐水平( WC3)测量腹围,与CT测量的腹内脂肪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腹内脂肪体积高于女性[(1 236.0±608.4对931.0±665.0)cm3,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WC1 (r=0.634),WC2(r =0.677)和WC3(r=0.712)均与腹内脂肪体积呈正相关(均P<0.01),经性别、体重或体重指数校正后,WC3(r分别为0.488和0.432)与腹内脂肪体积的相关性优于WC1(r分别为0.347和0.293)和WC2(r分别为0.424和0.36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C2和WC3均与腹内脂肪体积独立相关,其中以WC3相关性最强(β=0.270,R2C=0.504,P<0.01).结论 经髂嵴上缘水平、肋骨下缘与髂嵴上缘连线中点水平以及经脐水平腹围均能反映腹内脂肪含量,其中经脐水平测量腹围是简便易行、更好地反映腹内脂肪体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清未羧化骨钙素(ucOC)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伴有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114例NAFLD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57例(小檗碱组)加小檗碱治疗(0.5 g/次,每日3次),共干预16周,其余57例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对照组。评价干预前后患者ucOC水平变化及血糖、血脂和肝脏脂肪含量(HFC)等指标,分析ucOC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患者血清ucOC水平升高更明显(P0.001)。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后,小檗碱组血清ucOC的改善情况[4.60(3.50, 5.70)]仍明显优于对照组[0.96(-0.14, 2.05),P0.001],平均差异为3.64 (95%CI 1.74~5.55)。亚组分析显示,在非肥胖老年男性患者中,小檗碱升高ucOC的作用更加明显。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后,治疗前后血清ucOC水平差值与BMI、体质量、腰围、HF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的差值负相关(P0.05)。结论:小檗碱能改善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异常,可能与其升高血清ucO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的方法对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6例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8例。分别采用苯唑西林钠和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停止发展时间、裸区干燥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内明显短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结论采用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的方法对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神经芯片技术是一种将神经元或脑组织与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神经元电活动和大脑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无损伤检测及长时程记录的优点,是研究活体培育的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在不同外加刺激下的动力学过程的好方法,也是研究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修复的强有力的工具。从其原理、结构、信号检测和脑片硅芯片技术等几个方面介绍神经芯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剂FK506的应用使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但使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率增加。FK506是引起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K506可引起β细胞空泡化,胰岛素分泌减少,还通过减少胰岛素mRNA转录来抑制胰岛素分泌,也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介导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心脏病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遗传算法和 BP算法相结合 ,建立了一个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心脏病决策支持系统来鉴别诊断五种常见心脏病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一个含有 35 2份心脏病的数据库用来构建和测试了该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构建的系统对这五种心脏病均有较好的诊断识别率 ,系统的平均识别准确性达 90 .6 % ,各疾病的用户准确性和程序准确性均大于 85 .0 % ,表现出良好的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决策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