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测定药用胶囊中苋菜红和胭脂红混合色素的含量,应用导数极地对苋菜红和胭脂红进行连续快速测定。结果:在pH9.4的氨基乙酸介质中,苋菜红和胭脂红分别于-0.62V,-0.83V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导数波高分别与2种色素的浓度在0.08-13.0mg/L,0.1-11.0mg/L范围内成直线关系,检测限为分别为0.04mg/L,0.05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集新发病及病程较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24 h,观察PBMCs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正常人的PBMCs作对照。结果:只有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s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少((127.4±26.3)mU/L(n=12)Vs(209.6±41.8)mU/L(空白对照n=6)及(200.9±41.7)mU/L(健康对照n=5),P<0.05)。结论: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且这种异常主要存在于发病前后的较短的时间内;这种异常可能是机体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变化。方法 :采集新发病及病程较长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与新生大鼠的胰岛细胞共同培养 2 4h ,观察PBMCs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用正常人的PBMCs作对照。结果 :只有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s对大鼠胰岛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表现为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减少 ((12 7 4± 2 6 .3)mU/L(n =12 )Vs(2 0 9.6± 41.8)mU/L(空白对照n =6 )及(2 0 0 9± 41 7)mU/L(健康对照n =5 ) ,P <0 .0 5 )。结论 :初发病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 ;且这种异常主要存在于发病前后的较短的时间内 ;这种异常可能是机体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 以酒精灌胃加橄榄油饮食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模型组分为非诺贝特治疗组 (80mg·kg-1)、辛伐他汀治疗组 (4mg·kg-1)以及未治疗组。 4wk后处死大鼠 ,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结果 非诺贝特治疗组明显改善由乙醇引起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低 [油酸 :(38 2 12± 7 788) μg·L-1vs (31 6 2 0± 6 14 2 ) μg·L-1,亚油酸 :(37 2 6 9± 8 0 6 5 ) μg·L-1vs (30 2 5 4± 9 0 6 3) μg·L-1,花生四烯酸 :(11 6 4 6±2 6 0 1) μg·L-1vs (9 0 12± 1 2 36 ) μg·L-1) ;同时肝脏病理改善。辛伐他汀治疗组则加重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低 ,并使饱和脂肪酸增加。结论 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对酒精性脂肪肝血清游离脂肪酸谱作用不同 ;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ast试验问世以来 ,胺碘酮的应用普遍受到关注 ,但不良反应较多仍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住院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 3 6例 ,其中单纯冠心病18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9例 ,风心病 5例。平均年龄 69 2± 5 2岁 ,男 2 5例 ,女 11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 :Ⅰ级 6例 ,Ⅱ级 16例 ,Ⅲ级 12例 ,Ⅳ级 2例。其中室早Lown’sⅡ级以上病人 ,包括成对、多源室早 7例 ,短阵室速 5例 ,房颤伴…  相似文献   
6.
人喉肿瘤细胞核分形维数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形态定量在喉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喉肿瘤的研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选取人喉正常鳞状上皮30例,喉乳头状瘤20例,喉鳞状细胞癌38例,分别观察各组细胞核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各组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物征,并且喉正常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分维值依次增大,相互间分维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可作为肿瘤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的一种定量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P—VEP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融合状态的间充质细胞,以筛选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中心完成。选择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用于实验(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4组:低糖DMEM(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组、高糖DME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MsencultTM(一种特殊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组。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消毒母侧脐带断端,60mL无菌注射针穿刺脐静脉取血,立即导入肝素抗凝的无菌采血袋内。取新鲜采集的脐带血,用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①各组间充质细胞培养24h后贴壁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比较: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多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40.5±9.7),(31.5±4.2),(14.0±1.4),(7.5±1.6)个,P<0.05],细胞存活率亦明显高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97.1±0.9),(95.3±2.6),(84.1±1.9),(81.2±1.1)%,P<0.05]。②各组间充质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生长状态的比较:培养第3,7,10,14天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的速度均快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P<0.05),且MsencultTM组细胞克隆数最多[(1±1.22),(0.83±0.75),(0.2±0.4),0个,P<0.05]。结论:采用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与单纯MesencultT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旺盛,但由于干细胞因子用量较大,价格昂贵,因此低糖DMEM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的方法并不十分适用。而MesencultTM为酸性培养基,有利于脐血细胞的生长,并可形成克隆,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成功培养创造了条件,是一种适合脐血间充质细胞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因“右手掌肿物疼痛及中环指麻木1周”于2008—11—08入院。2周前患者不慎摔伤,右手掌部着地,被石头挫伤右手掌,致右手掌1cm纵形伤口。在我院门诊给予清创缝合术,术中未见有明显出血点。术后给予破伤风1500U肌注,抗炎治疗,伤口处无不良反应。1周前上网时不慎右手活动过度,当时自觉右手掌疼痛加重,次日出现肿物。1周后中环指麻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注氨曲南期间饮酒致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芳  王华  阎明 《沈阳部队医药》2009,22(4):224-224
1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2008—09—11因左手拇指末节离断伤收入院。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拇指清创局部皮瓣转移术。术后给予0.9%氯化钠250ml加注射用氨曲南1g静滴1/12h,输液至第6天,患者自觉头痛、头晕、双眼胀痛不能睁开,随之全身抽搐,但意识清,无呼吸困难。心电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均为正常。立即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快速静滴,同时给予吸氧。15min后抽搐缓解,30min后症状完全消失。抢救期间,其家属告之,患者输液后1h曾饮啤酒5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