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部位剥离广泛,且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近年来兴起的微创内固定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新型撑开器的应用也解决了传统人手牵引复位稳定性、持久性的问题,两者的结合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新型撑开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2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常规切口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以新型撑开器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试验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优,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开始负重时间较少,出现关节受限、骨折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患者数量较少,但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接近,且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并发症患者数量与对照组接近。提示应用新型撑开器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复位时间、降低局部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妊娠贫血患者采取叶酸联合生血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妊娠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A组(叶酸治疗)与B组(叶酸加生血宁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新生儿结局与临床指标的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新生儿结局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不良反应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血宁联合叶酸应用在妊娠贫血患者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术后个体化康复手段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9例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于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14.5±6.5)分和(80.5±5.6)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和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微创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足)采用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复位结合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撬拨复位,跟距骨克式针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微创手术治疗的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切口Ⅰ期愈合15足,出现明显排斥反应2足。术前Bolder角为(9.58±5.25)°,Gissane角为(101.15±13.83)°。术后即刻Bohler角为(33.55±4.17)°、Gissane角为(113.25±12.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Bolder角为(31.65±7.72)°,Gissane角为(111.15±8.6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动力髋螺钉(DHS)系统——防旋自锁钢板与传统DHS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平台分别建立防旋自锁钢板和传统DHS两套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应力分布、位移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防旋自锁钢板模型的最大应力及位移均低于传统DHS模型且应力分布总体均匀。结论与传统DHS系统比较,防旋自锁钢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内固定强度,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程度高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51例人工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检,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术后采用以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术后48h,第4、7天复查彩超,阳性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51例人工髋术后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8%,未见症状性肺栓塞。结论对人工髋术后采取以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对中老年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标准,选取89例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0~72岁,A组:43例,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和膝关节物理治疗。B组:46例,单纯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和物理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年行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两年,2组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中老年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联合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没有未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二次PVP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原因及再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本院收治了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72.3±7.4)岁,椎体压缩程度34%-56%,初次PVP骨水泥填充剂量(3.3±1.2)ml,3例有骨水泥非椎管内渗漏。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8.12±1.40),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止痛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次行C臂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X光片复查及VAS评分。结果患者平均骨水泥填充剂量(2.1±1.0)ml,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7±0.9)。所有患者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3.5)个月,患椎所引起的症状完全缓解的有5例,部分改善的有4例,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对于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PVP手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部分微骨折未得到良好的骨水泥填充使骨折未得到充分固定是初次PVP失效的可能原因,骨水泥均匀填充可以提高PVP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3月~2010年9月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6例患者,根据改良Rowe跟骨骨折评价标准评估术后疗效,并对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研究61例。根据改良Rowe跟骨骨折评价标准,61例中优40例,良12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24%。术后出现切口不愈合或伤口边缘坏死3例;腓骨长短肌腱损伤2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术后疼痛6例,伤口感染2例。结论术前熟悉跟骨解剖结构及切口周围软组织情况,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充分引流、积极抗炎是避免发生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6月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68例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结果 68例患者出现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1.4%),融合器位王不佳9例(13.2%).随访6~24个月,出现感染1例(1.4%);椎问隙高度较术后即刻平均丢失10.5%,其中>30%有2例(3%);原发节段椎间盘再突出1例;邻近节段不稳3例(4.4%);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1.4%);椎间不融合3例(4.4%);其中融合器脱出1例(1.4%).12例有腰疼症状,其中2例有神经根症状(2.9%).结论 手术适应症及腰椎术式选择、术中减压范围、脊柱稳定性破坏程度、融合器选择的大小、植入位置及植骨量与质量是导致B-twin融合术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全面掌握B-twin融合器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