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和阐述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在既往系列区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区北纬21°~29°(计8个纬度梯度带,分别以Ⅰ~Ⅷ表示),海拔100~5000m(分9个海拔梯度带,分别以A~I表示)之间所知分布小型兽类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统计.结果 发现云南省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由5目11科58属187种(亚种)组成.小型兽类科、属、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带分布的主要情况是:Ⅰ带9科30属44种;Ⅱ带9科33属57种;Ⅲ带9科38属74种;Ⅳ带9科43属93种;Ⅴ带10科43属101种;Ⅵ带9科39属91种;Ⅶ带11科40属102种;Ⅷ带11科35属67种;种和属丰富度基本呈现随纬度增加逐步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高峰值主要出现在中纬度高度24°N~27°N区间;它们沿海拔梯度带分布的主要情况是:A带8科28属54种;B带9科41属90种;C带9科37属102种;D带10科41属101种;E带9科35属94种;F带9科33属76种;G带9科29属58种;H带8科15属28种;1带4科属7种,种和属丰富度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峰值主要出现在中海拔高度1500~3000m区间.结论 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沿各纬度和海拔梯度的组成和分布情况不同,但总体呈现出以中海拔和中纬度梯度带物种丰富度都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嵊泗县24180例宫颈癌及14966例乳腺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嵊泗县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情况,为今后当地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期间自愿参加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的25~65岁妇女进行筛查。结果:志愿筛查的妇女中,共发现宫颈癌16例、乳腺癌7例、宫颈上皮瘤变98例。宫颈癌好发于45~65岁,检出人数占总检出人数的93.75%;乳腺癌多见于45~55岁,检出人数占总检出人数的42.85%;文化程度越低,患病比例越高,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妇女患病比率最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被检出人数分别占被检出总人数的62.50%和57.13%,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组被检出人数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意识,针对特殊年龄段重点防范,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云南蚤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蚤类(Siphonaptera)不仅是叮刺吸血给人和家畜直接带来危害,并是鼠疫和鼠源性斑疹伤寒等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因此成为重要的医学昆虫.云南目前已发现蚤类9科45属150余种(亚种),其中约有60%的种类为云南所特有,其数量分别占我国现有蚤类总科数90%、属的60%、种的25%和特有种约25%.本文对目前云南省蚤类的分类与区系、物种多样性、生物学及其与宿主、重要环境因素和疾病关系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和分析云南西南部山地农耕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与人间鼠疫的关系,本文以云南西南部家鼠鼠疫疫源地中的耿马、临沧、陇川、龙陵、盈江、梁河、腾冲和云龙8县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对各县市多个乡镇农耕区进行小型兽类及寄生蚤类的调查取样,所获蚤类数据进行群落组织水平的测定和统计学处理,就当地蚤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与人间鼠疫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2890只,隶属于7科19属35种;共采集宿主寄生蚤类2840只,隶属于6科16属27种.其中,印鼠客蚤(44.26%)和缓慢细蚤(20.39%)为数量上的优势种,偏远古蚤(8.56%)、长形病蚤(7.71%)和泸水栉眼蚤(6.76%)3蚤种数量相对较多,为当地的优势种,而其余的蚤种数量都相对较少;(2)蚤类水平分布和海拔分布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均可聚为3类,它们整体反映了各调查样区或取样地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环境条件对农耕区蚤类群落和物种的组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3)蚤类的Cody指数(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先逐步降低,后再升高的趋势,Sorenson指数随海拔增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它们整体反映了滇西南山地农耕区蚤类群落和物种的组成与区系分布在2000~2500 m较高海拔的区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蚤类的物种丰富度(γ-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带变化规律总体呈现了随海拔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偏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海拔1500~2000 m间,即在云南3类不同气候温层农耕区中,以中暖层气候农耕区蚤类物种丰富度最高;(5)蚤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α-多样性)以腾冲市最高(1.9178),其他依次为梁河(1.6425)、云龙(1.6391)、陇川(1.5071)、龙陵(1.4948)、盈江(1.4778)、临沧(0.9402),而最低为耿马(0.2753);(6)蚤类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总蚤指数与人间鼠疫病例构成比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与人间鼠疫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生态优势度与人间鼠疫呈显著正相关;但总蚤指数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物种丰富度和病例构成比均不相关.结果 表明,在蚤类物种多样性、均匀度高而生态优势度较低的区域,人间鼠疫发生率较低或未发生鼠疫,反之,人间鼠疫的发生率则较高;(7)优势种印鼠客蚤物种多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人间鼠疫的发生与否和流行强度之间都具有重要关系.结果 表明滇西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农耕区蚤类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印鼠客蚤物种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与当地人间鼠疫的发生与否、流行强度都存在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约北纬21°00′~29°00′;东经97°30′~102°00′)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在该区域蚤类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系列研究及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就蚤类的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横断山区蚤类多样性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它们的组成和分布明显不同。比较而言,蚤类科、属、种丰富度在北纬25°00′~27°00′N之间较高;蚤类科、属在海拔2500~2900 m之间最高,而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500~3800 m之间最高。分析显示:(1)在北纬21°00′~29°00′之间水平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科丰富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物种-属和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前二者大于后者;(2)在海拔500~5000 m之间垂直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8个山峰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度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蚤类科-属、科-种丰富度的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都呈负相关,而属-种丰富度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正相关,但他们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横断山区(局部地区)蚤类科、属、种丰富度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其分布特征各不相同,但是,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沿纬度或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上都有着基本类似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山峰(局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性并非一致及其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并不密切。它们共同反映了横断山区蚤类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协同进化的趋势、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和探讨中国陆生哺乳类动物、蚤类寄生虫多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协同变化趋势,本文引用近年出版、能代表和反映我国哺乳动物和蚤类区系概貌的<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和<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目(第2版)>两专著物种区系分布的数据,按我国行政区划将不同陆生哺乳类动物和蚤目昆虫的各科、属、种(不包含亚种)的地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早产儿0~2岁的体格发育情况和其追赶生长的特点,为制定早产儿正确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2013-2015年出生并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保健管理的258例早产儿和4 149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矫正1、3、6、8、12、18、24月龄对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 1)早产组男童在1~8月、女童在1~6月,体重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8月、18月龄,女童在1~24月龄,身长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18月龄时,女童在1~6月,头围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儿男、女童其他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男童体重、身长、头围至矫正12~18月龄间其增速优势逐渐下降。早产女童体重增速在矫正12月龄前,头围增速在矫正18月龄前,身长增速至矫正24月龄前均快于足月儿。结论 大部分早产儿出生后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实现追赶生长,体重追赶生长优于身长,提示要关注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对身高的促进作用,选择有利于身高促进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云南丽江市自然风景区居民点蚊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调查和了解云南省丽江市主要自然风景区蚊类多样性状况,应用灯诱法对丽江市虎跳峡、石鼓、黎明、宁蒗、拉市海、文笔海、程海、泸沽湖共8个自然风景区居民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调查取样,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共捕获蚊类 45 346只,发现蚊类2亚科4属28种. 其中, 库蚊属(Genus Culex)14种,按蚊属(Genus Anopheles)7 种,伊蚊属(Genus Aedes)6种,阿蚊属(Genus Armigeres)1种.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为优势种(占83.80%),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为常见种(占8.09%),其余26种蚊子的数量相对较少(合计占8.12%). 在8个风景区中,泸沽湖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指数1.7863)最高, 其次是虎跳峡(多样性指数1.6178),而生态优势度和密度均都较低;反之,物种多样性最低为石鼓(多样性指数0.3649),而其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密度为最高. 结果表明丽江市自然风景区蚊类的组成较为丰富,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优势种和常见种,优势种三带喙库蚊主导了当地风景区蚊类的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各风景区气候环境条件和周边耕作地类型对蚊类的群落结构、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保护自然环境,改变周边农耕区耕作和种植类型,提高环境异质性,对抑制蚊类密度、提高蚊类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舟山市2018年—2020年孕产妇梅毒母婴阻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完善舟山市梅毒母婴阻断措施并消除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8年—2020年舟山市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资料,分析其基本特征、检测率、治疗率等。结果 2018年—2020年舟山市行梅毒检测的孕产妇共17 734例,检测率99.98%,仅产时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共128例,梅毒检出率为0.7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53.91%(69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85.94%(110例);户籍以本地为主,占66.41%(85例);传播途径以不详(即患者自己不清楚是怎么被感染的)为主,占67.19%(86例)。不同治疗时期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孕晚期TRUST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期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TRUST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孕晚期TRUST滴度≥1∶4时,其所生新生儿TRUST阳性率远高于TURST滴度阴性和TRUST滴度≤1∶2的孕产妇(P<0.05)。结论 2018年—2020年舟山市未发生梅毒母婴传播。应重视重点人群人性化及个性化管理,提高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定期监测梅毒感染孕产妇TRUST滴度并及早干预,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和探讨我国西南山地蚊类物种多样性与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系.以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流域(北纬26°00′~28°30′;东经99°00′~101°00′和海拔1 500~3 500 m之间)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应用灯诱法对16个乡镇居民区蚊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取样、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2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