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   要 背景与目的:剂量密集型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剂量密集型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中,使用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对比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在局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可手术的局部晚期HER-2阴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该研究人群均行8周期新辅助化疗,其中196例采用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方案(多西紫杉醇组),48例采用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方案(紫杉醇脂质体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1匹配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后,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与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通过1:1 PSM匹配后,两组各48例患者。两组间pCR率无统计学意义(22.9% vs. 18.8%,P>0.05);多西紫杉醇组客观缓解率(ORR)93.7%、疾病控制率(DCR)100.0%,紫杉醇脂质体组ORR与DCR均为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紫杉醇组III~IV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以及III~IV度恶心、呕吐、乏力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高于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组(均P<0.05),两组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局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与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的疗效相当。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组毒副反应明显优于多西紫杉醇化疗组。紫杉醇脂质体可作为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中紫杉醇类药物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Several complications of insertion and use of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 including catheter entrapment, are recognized during or after cardiac surgery. Early det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We report a case of PAC entrapment because the the catheter was accidentally sutured to the superior vena cava. Bleeding from the thermistor connector was initially detected after surgery because the needle punctured the lumen of thermistor connector. The PAC was removed through re-exploration. Therefore, bleeding from the thermistor connector could early indicate the PAC entrapment. We suggest that abnormal bleeding from the non-injectate lumen ports of PAC should be checked before sternal closure.  相似文献   
3.
4.
王晟  宋兴荣  罗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02-1203
目的:总结10例体重3.5kg以下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0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患儿,体重低于3.5kg,其中7例新生儿,6例早产儿,在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复合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在分离动脉导管后持续输注硝普钠0.3~0.5μg/(kg·min)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平均动脉压降至30~40mmHg时结扎动脉导管,结扎完毕经静脉输注适量多巴胺,以维持心率和血压。结果:全部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全部治愈顺利出院。结论:低体重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麻醉风险大,需合理制定麻醉方案,以保证患儿术中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贤  张镜芳  罗沙 《华西医学》2004,19(3):438-4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过程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室间隔完整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术前8例行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16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7例术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约物选择芬太尼、哌库溴铵、氯胺酮、少量异丙酚及异氟醚。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及冠状动脉移植术,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例短暂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体温、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球压积、血糖、电解质等。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平稳,6例由于重度低心排,不能脱机,术中死亡;3例由于重度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术后4h~13d死亡;2例由于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术后6~32d死亡;1例由于心律失常术后7h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较为理想的术式,新生儿期是手术的最佳时期。围术期处理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肺一体循环血管阻力平衡。  相似文献   
6.
罗沙  陈满云  陈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169-117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18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其中稳定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合并二尖瓣替换8例、主动脉瓣替换6例、MVR+AVR4例。结果:除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说明只要处理得当,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术麻醉可以达到平稳、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群  罗沙  李洁  李贝  牛文意  谭睿 《药学学报》2022,(7):2146-2152
建立HPLC指纹图谱、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的荆芥穗药材质量控制评价方法,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收集得到的25批次荆芥穗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22个共有色谱峰,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按不同产地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最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不同批次荆芥穗药材的5个差异标志物,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9号峰为橙皮苷、10号峰为迷迭香酸、13号峰为金合欢素-7-O-葡萄糖、14号峰为槲皮素、20号峰为胡薄荷酮。本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荆芥穗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66例OPCABG患者给予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间断给予低浓度复合异氟醚,维库溴铵、丙泊酚、咪唑安定等.术中持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苯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给予严密的监测.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在术中给予严密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心肌缺血,对于OPCABG手术的成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护理管理中的"晕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对护理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工作中不仅承担着护理业务、护理技能和日常的行政后勤工作,更是洞察一切事物的先知者。负有正确的引导护士、启迪护士潜能的责任,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发挥最佳状态,在生活中能正确定位,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观。由于护理管理者在护理队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管理上要避免“晕轮效应”,全面、深入、客观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护理文化逐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晕轮效应”的内涵“晕轮效应”(haloeffect)又称成见效应或光环效应。在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乳腺可扪及囊肿穿刺抽液后服用三苯氧胺和单纯穿刺抽液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临床可扪及乳腺囊肿根据乳腺B超检查结果入组68例,随机分为穿刺抽液治疗组32例和穿刺抽液后服三苯氧胺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穿刺抽液后中位随访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68例可扪及乳腺单纯囊肿,平均囊肿大小23mm,36例穿刺服三苯氧胺组复发率13.89%(5/36),32例穿刺抽液组复发率37.50%(12/32),两组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乳腺囊肿病史>1年的患者,穿刺服三苯氧胺组和穿刺组复发率分别是36.36%(4/11)和77.78%(7/9),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单个囊肿,多发囊肿,囊肿病史<1年患者,两种治疗方法不影响复发率(P>0.05).结论:临床可扪及乳腺单纯囊肿可根据B超检查筛选适合穿刺患者,穿刺抽液加服三苯氧胺治疗可减少复发,囊肿病史>1年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