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并研究心理健康素养各构成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抽取382名初高中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测量、污名化量表、心理疾病病因观问卷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性问卷为工具。结果:1对短文主人公主要问题的识别在人口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污名化与归因(r=0.353,P0.01)和有效性(r=-0.140,P0.01)上也存在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内因(U=0.051,P0.01)、外因(U=0.048,P0.01)和有效性(U=0.050,P0.01)对污名化有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各构成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尤其是污名化会导致中学生对专业心理帮助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IPAS)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20名服刑男性暴力犯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有效被试88名,其中冲动性暴力犯45名,预谋性暴力犯43名.结果 (1)预谋性暴力犯比冲动性暴力犯更具显性自恋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77±10.89)分,(54.67±10.15)分,P<0.05].(2)显性自恋和预谋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560; P<0.01);隐性自恋和冲动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40;P<0.01).(3)显性自恋的自我钦羡和权欲因子对预谋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42,P<0.01;β=0.297,P<0.05);隐性自恋的易感质因子对冲动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26,P<0.01).结论 显性自恋是导致预谋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隐性自恋是导致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2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