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52年,Eysenck提出一种论断:对于神经症来说,心理治疗并不比自然痊愈更有效[1].此说法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临床医生对心理治疗效果的争论.但随着后期更多的研究证实,心理治疗不但有效还可以保持[2-5].此后研究者们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了这种效果是怎样在咨询会谈中发生的,以及哪种心理治疗在哪种情况下对哪种当事人最有效[6].由Howard等人引入和发展的剂量效果模型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Lambert在1996年编制的用于评估心理咨询效果的工具-“效果问卷-45”(Outcome Questionnaire-45,简称OQ-45)经翻译后在国内的试用情况做一了解。方法:对OQ-45进行翻译和回译。然后选取普通在校大学生200人,部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25人和武汉市心理医院的来访者50人分别组成普通人样本和当事人样本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三个分量表和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7—0.91之间。三个分量表得分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77—0.95之间。问卷能够很好地区分普通人和当事人样本,敏感性较好。因素分析显示两因素结构。结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OQ-45在中国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修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