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克罗恩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岁3个月。因反复大便次数增多1年,发热10d咳嗽2d收入院。患儿生后3个月排黄色稀水便,每天4~5次至10次不等,大便带少量黏液,无脓血,伴体重不增。1岁时在外院经肠镜检查诊断“糜烂性结肠炎,肛瘘”。1岁2个月在外科行“肛瘘挂线术”,术后排黄绿色稀水便每天10余次,伴黏液脓血。10d前开始发热,无规律,热峰40℃。近2d出现咳嗽。个人史:孕3产3,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家族史:第1胎女孩,10岁,体健。第2胎男孩。生后患肛瘘及腹泻病,于10个月时死亡。体查:体重6.2kg,头围44cm。神志清,营养不良貌,皮下脂肪缺乏。双肺呼吸音粗。闻干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肛周皮肤糜烂。  相似文献   
2.
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年龄组、病原和流行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4年5740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病案首页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低年龄组占比例大,06月占20.38%、6月~2岁占69.73%,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因,占住院腹泻患儿59.53%,6月2岁组轮状病毒感染占81·01%。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以轮状病毒感染为多,每年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提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症状 ,近年来 ,由于胃镜在儿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确诊率越来越高。有报道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依次为 :十二指肠溃疡 ,各型胃炎 ,胃溃疡 ,复合溃疡[1] 。但资料多限于 4表 1 各年龄组病变检出情况例  年龄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溃疡 十二指肠球炎(糜烂型 )急性胃炎(糜烂型 )十二指肠球炎 反流性食管炎<1 2个月 1 0 3 7 2 11 2~ 36个月 7 85 7 5 0岁以上儿童。为了解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我们对 35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胃镜检查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章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 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在临床上运用,这样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各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静脉输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更换0.9%氯化钠溶液200ml加痰热清20ml后发现输液管中出现混浊现象,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皇岛地区进行的紫外线辐射观测一年多的资料统计,得到秦皇岛地区紫外线辐射的基本观测数据和紫外线辐射的不同季节特征。在晴空条件下,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和太阳的高度角具有正相关,在一年中,冬季12~1月间最小,夏季6~7月间最大,观测到的年最大值出现在6~7月间,瞬时辐射量为58.0W/m2。一天中,在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紫外线的强度也最大。云层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十分显著,不同的云层对紫外线的阻挡率约为5%~90%。日晒疾病的发病随着夏季的来临而逐渐增加,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强具有密切的联系。紫外线辐射的观测为日常紫外线预报提供基本的数据依据,使紫外线的预报定量化,进而对人们在夏季紫外线辐射强烈时的户外活动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输液后拔针和按压技术可体现护理技术,现将一种新型拔针和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将液体输完后,莫非滴管内液体下降时,先将液体速度调慢,开始分离胶贴,只留压针处胶贴,等输液管内液面下降时,快速拔针后并用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按压面积1.5 cm以上,时间3~5 min,凝血机制不好的约10~15 min,按压针眼时,切忌边按边揉,因反复揉按可使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53例因胃肠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连续患儿进行前瞻性活检组织学、尿素酶试验及血清学检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上胃肠道疾病关系,并和成人及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儿HP感染率15/22(68%),明显高于功能性消化不良29/130(22%),而后者和健康儿童62/181(34%)无显著差异,提示HP和消化性溃疡相关,但与症状无关。儿童HP相关性胃炎内镜无特异性征象,组织学多集中在胃窦部,炎症细胞浸润和活动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