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A)基因突变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生物学行为谱系, 比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良恶性评估方法与改良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2020年手术切除PDGFRA基因突变型GIST 119例, 复习其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记录后续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9例PDGFRA基因突变型GIST中, 男性79例, 女性40例;年龄25~80岁, 中位年龄60岁, 此组病例均来源于胃。其中11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154个月, 13例疾病进展。总体5年无瘤生存率为90.1%, 总生存率94.1%。参考改良版NIH危险度分级, 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8、32、38和35例, 其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5.6%、94.3%、80.5%, 非高危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仅高危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5.0%、89.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运动疗法对早期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头针留针3 h且留针期间行运动疗法;对照组头针留针30 min、取针后行运动疗法,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帕金森病功能量表UPDRSⅢ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结果、日常生活能力的ADL评分结果和治疗前的情况,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的UPDRSⅢ评分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配合运动疗法能够促使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外科手术切除胃中危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 为今后临床实践的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诊断为胃中危GIST病例, 记录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和结局。结果 360例胃中危GIST, 男性190例, 女性170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最大径5.9 cm;247例行基因检测(247/360, 68.6%), 其中KIT突变198例(80.2%)、PDGFRA突变26例(10.5%)、KIT/PDGFRA野生型23例(9.3%);按照12项指标的中山方法, 非恶性239例, 恶性121例(低度恶性103例, 中度恶性15例, 高度恶性3例)。获访241例, 55例(22.8%)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0例进展(进展率4.1%), 1例死亡(为PDGFRA突变, 病死率0.4%), 5年无瘤生存率96.0%, 5年总生存率99.6%。此组胃中危GIST中, 有无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在总体人群、KIT突变组、PDGFRA突变组、野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RAF V600E突变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13例BRAF V600E免疫组化阳性GIST,采用ARMS法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回顾性分析13例BRAF V600E突变型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随访,并采用2008版NIH方案和良恶性分析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例BRAF V600E突变型GIST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1~69岁,平均54.8岁。发病部位:胃5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4例、大网膜1例。肿瘤最大径0.9~25 cm,平均5.3 cm。手术切除标本8例,内镜切除标本5例。梭形细胞型11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5例、低危3例、中危0例、高危5例;中山方法:非恶性5例(良性3例,交界性2例)、低度恶性5例、中度恶性2例、高度恶性1例。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32个月,11例无瘤生存,2例术后用伊马替尼分别治疗6个月和15个月后肿瘤进展。NIH高危患者疾病进展率为40%;中山方法的中度恶性疾病进展率为50%,高度恶性疾病进展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内镜活检确诊GIST病例, 复阅HE切片、整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结果, 记录临床治疗经过。结果共计检索出GIST诊断记录4 095例, 其中内镜活检发现肿瘤组织67例, 占比1.6%。男性48例, 女性19例, 男女比2.5∶1.0;年龄31~90岁, 平均61岁;胃59例, 十二指肠8例。梭形细胞型47例, 上皮样型14例, 混合细胞型6例。免疫组织化学DOG1阳性100.0%(64/64), CD117阳性98.4%(62/63), CD34阳性87.5%(56/64), S-100蛋白阳性3.6%(2/56),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12.1%(7/58), 结蛋白阳性12.3%(7/57), 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4.0%(2/50)。依据形态学评估34例可归为恶性GIST。初诊考虑为低分化癌3例, 均为上皮样型GIST, 另有4例梭形细胞型GIST由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