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有英国新闻报道,一名24岁母亲患宫颈癌去世,曾因年龄未到25岁(英国宫颈涂片检查的法定年龄是25岁),而没能及时接受检查,待最终检查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不幸去世。宫颈癌筛查,不到年龄不能查,这是为何?难道不是越早越好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在诊断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价(?) 方法:经手术证实未破裂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病人70例(输卵管妊娠组);按孕周相同的配伍原则,1:1:1分3组随机配伍收集同期就诊的自然流产妇女(自然流产组),正常宫内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各70例,比较其肌酸激酶、孕酮检测结果。结果:输卵管妊娠组肌酸激酶水平、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均高于其它两组,而孕酮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均为P<0.01);肌酸激酶/孕酮比值诊断界值为13.2时,诊断输卵管妊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91%,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1%和94%。结论:肌酸激酶/孕酮比值是诊断异位妊娠一种新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31%(24/2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26.67%)(P<0.001),但与癌旁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量(81.82%)无统计学差异(P>0.05).(2)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08%(19/26).PR的阳性表达率为80.77%(21/26),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619 4,P<0.001).(3)Survivin与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 9,P=0.015 3<0.05),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 1,P=0.002 6<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过表达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Survivin、PR、ER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在膀胱及其腹膜的发病特点以及腹腔镜用于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3297例采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腹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29.5%,其中红色病灶占25.7%,蓝色病灶63.2%,白色病灶占11.1%。红色病灶多存在于Ⅱ期(P〈0.05),蓝色病灶多存在于Ⅱ(P〈0.05)和Ⅲ期(P‘〈0.05),白色病灶多存在于Ⅳ期(P〈0.01)。蓝色病灶部位常引起膜状粘连(P〈0.05),而白色病灶部位常引起紧密粘连(P〈0.05)。5例紧密粘连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单极电凝行粘连松解,因膀胱破损或可疑破损而行病变部位切除加修补术。7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5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膀胱腹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后期的常见病变部位,紧密粘连是腹腔镜手术引起膀胱破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TLH)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LAVH)的泌尿系受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由同一医师主刀的TLH18例和LAVH22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下泌尿系受累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妇科疾病、术前泌尿系基础病及尿常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留尿管时间,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的顺畅情况,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8天尿常规的红细胞白细胞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LH组的术后第3~5天尿常规结果异常率比LAVH组高(P0.05),TLH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输尿管下段梗阻需再次手术。结论 TLH比LAVH存在较高的泌尿系受累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指标。方法 :回顾总结 3 2 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 ,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 ,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在年龄、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肝脏大小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回归方程为P =1/ (1 e-y) ,y =1 72 62 -0 0 948X1 2 9846X2 0 6992X3 1 60 19X4 2 0 3 98X5(注 :X1—PTA、X2 —消化道出血、X3 —肝性脑病、X4—肝肾综合征、X5—肺部感染 )。结论 :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回归方程可更全面地评估预后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梁常艳  杨越波  李小毛 《广东医学》2016,(14):2221-2221
患者,女,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大便次数减少,于2013年1月10日入院。曾因“四肢酸软乏力2月伴皮疹1周”于2012年8月1日入住我院内科。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酸软乏力,近端肌肉对称受累,以上肢带肌受累为甚,上肢活动轻度受限;下肢乏力,步行约10 min需停下休息,下蹲后起身困难。1周前出现皮疹。住院体格检查示:眶周、前额及后发际散在大小不等红斑、右肘伸面Gottron斑,伴痒感、脱屑。肌酸激酶( CK )1101 U/L(正常值110~250 U/L)、肌红蛋白172.9μg/L(正常值10~70μg/L),乳酸脱氢酶( LDH)334 U/L(正常值135.0~215.0 U/L),肌电图示右三角肌可疑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确诊为皮肌炎( DM),予甲泼尼龙片、羟氯喹、来氟米特片及环磷酰胺治疗后四肢乏力症状缓解。住院期间妇科B超提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肝胆脾胰双肾超声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尖、右下肺少许纤维灶,CA125189.4 U/L(正常值0~35 U/mL)。此后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和甲氨蝶呤, DM病情控制平稳,定期复查CK、LDH均在正常范围,因在内科随诊,未复查CA125。此次入院B超示大量腹腔积液,盆腔左侧混合回声块83 mm ×60 mm,考虑附件来源恶性肿瘤。盆腹腔CT示盆腔巨大肿块,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大网膜、腹膜、肝S6段包膜下及镰状韧带裂、胃窦部多发转移瘤;结肠、小肠及子宫表面腹膜多发种植转移瘤;大量腹腔积液;查CA1252086 U/mL。2013年1月5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腹腔积液约3000 mL;子宫直肠窝被菜花样组织物封闭,双侧卵巢及输卵管饼样增厚,结构破坏;子宫前位,不大,前、后壁及直肠凹处为菜花状赘生物浸润;盆腔腹膜增厚,直肠表面增厚变硬,肝表面可及粟粒样结节多个,大网膜饼样增厚,大网膜、阑尾未见肉眼瘤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子宫双附件切除+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腔转移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于1999年12月~2001年6月,对我院HBsAg阳性孕妇62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予HBIG 100IU注射,并予HBVac0,1,6方案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及12月龄间采静脉血检测血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结果HBsAb阳转率为38.71%,低反应率为33.87%,无反应率为24.20%.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6796.低或无反应组与HBsAb阳转组比较,前者出生时宫内感染和/或HBeAg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内接触HBV的抗原是导致免疫无反应和低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于1999年12月~2002年6月,将我院HBsAg阳性孕妇122例,分为3组:HBIG组49例;拉米夫定组45例;对照组28例.HBIG组孕妇自孕28w起肌内注射HBIG 200U,每4w一次至分娩;拉米夫定组自孕28w始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直至分娩后4w;对照组未予用药.三组孕妇均于孕28w用药前及分娩前行血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予HBIG 100U注射,并予HBVac 0,1,6方案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采静脉血检测血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结果孕28w时孕妇不同的HBV DNA水平其宫内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 >0.1);而胎儿宫内感染率随着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孕期HBV传染性相关,孕期高病毒血症(即HBVDNA≥108copies/ml)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娩方式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994—2007年间6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例的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以及剖宫产加子宫切除组,其中阴道分娩组22例,剖宫产组20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组18例,对比三组患者分娩前、分娩后的情况及病死率。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和秩和检验。结果 三组患者分娩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血清胆碱酯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发生情况差别无显著性;分娩后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及肝性脑病在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分娩后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肝肾综合征、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而阴道分娩组或剖宫产组与剖宫产加子宫切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妇采用剖宫产加子宫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