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目的:通过对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的各段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具30侧正常成人湿头颅标本进行解剖:模拟手术状态下该入路操作,将尸头侧卧位固定在头架上,乳突后横(纵)切口,开2.5cm-3cm骨窗,切开硬脑膜,测量分开岩裂-桥脑裂前后时手术野显露范围变化,以及三叉、面听、舌咽神经入脑干处暴露情况;显微镜下解剖岩裂和小脑桥脑裂上、下支;对岩裂、桥脑裂上、下支、岩静脉、小脑动脉、三叉、面听、舌咽神经入脑干处等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照相。结果:该入路可显露的解剖结构上至天幕前侧缘,下到枕骨大孔颈静脉结节,内侧到桥脑和中脑的侧方。可显露桥小脑角区包括岩静脉、小脑上中下三个神经血管复合体。岩裂-桥脑裂分离前后距离在统计学具有差异性。结论:该入路是对经典乙状窦后入路的补充和扩大,具有切口小、脑损伤小,充分利用小脑的自然间隙,不牵拉或少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增加了操作空间;该入路在微血管减压治疗颅神经疾病方面在解剖学上具有可操作性;该入路在同等条件下使后颅窝相关区域的组织结构显露更大,为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切除提供了解剖学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采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58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采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观察组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采取20%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发现,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药物起效时间和颅内压降压幅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采取20%吡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和降低颅内压效果与甘露醇相当,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应用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研究组采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睁眼时间、术后24 h内再出血发生率、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术后48 h内脑水肿增加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再出血发生率、术后48 h内脑水肿增加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小脑桥脑裂下支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打开桥脑裂下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02—2016-01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17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14例完全减压,3例未完全减压。术后14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吞咽困难。结论该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对显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全程有帮助,特别是靠近脑干处的责任血管,便于探查、减压,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联合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96 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观察组实 施开颅血肿清除联合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 14 d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统计血意义(P > 0.05),术后 14 d 观察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4 d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联合骨瓣减压术治疗高 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 ADL,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6.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老年和小儿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锥颅和钻孔引流术,其次为翻瓣血肿清除和骨窗开大开放引流术.前者的复发率较高,复发率3.7%~38%[1],后者的创伤较大[2].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老年和d,JL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锥颅和钻孔引流术,其次为翻瓣血肿清除和骨窗开大开放引流术。前者的复发率较高,复发率3.7%~38%^[1],后者的创伤较大^[2]。笔者试用在钻孔的基础上咬一骨槽,将硬膜与颞肌筋膜缝合,使部分颞肌引入血肿腔,暂称小骨槽颞肌下引流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支架植入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10 ~2018-09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架类型不同分为两组:其中Winspan支架组45例,Apollo支架组52例.采用基因芯片法于术前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基因类型,随访20个月,记录颅内动脉狭窄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相应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生存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YP2C19基因类型、再狭窄、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的差别及关系,同时探讨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野生型和突变杂合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突变纯合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nspan支架组近期再狭窄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pollo支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远期情况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nspan支架组生存率73.33%(33/45)明显低于Apollo支架组92.31%(48/52)(P<0.05);经COX回归分析得知,术前狭窄动脉位置、术后再狭窄情况及CYP2C19基因类型是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法分析得知,患者再狭窄及并发症的发生与CYP2C19基因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支架类型血管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远期疗效存在一定差异,与CYP2C19基因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 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 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