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Ki‐67表达与PET/CT显像18F‐FDG摄取程度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首诊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治疗前均常规行18F‐FDG PET/CT扫描,对其影像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LBCL 患者病灶18F‐FDG平均摄取值(SUVave)与Ki‐67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为0.891,P<0.001。DLBCL 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最大肿瘤直径及血LDH水平有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i‐67与PET/CT在反映DLBCL患者细胞增殖情况及病灶的侵袭程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5—2017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甘肃省嘉峪关市医保数据库中4家二甲以上医院的数据信息,并进行随机抽样,采取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2015—2017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抗菌药物总金额、品种数、日均药费、用药人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12%、26.68%、8.23%、11.77%;抗菌药物口服品种2016年和2017年均明显高于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13.65%、18.92%,注射品种2016年和2017年均明显高于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42.02%、29.59%;2015—2017年喹诺酮口服剂型用药人次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20%,注射剂型药人次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6%;2015—2017年头孢菌素总金额、品种数、日均药费、用药人次,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12%、13.70%、11.14%、7.38%。结论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仍较为严重,必须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加强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FDG摄取水平变化及其与肿瘤细胞密度、Glut、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荷C6胶质瘤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只,均接种肿瘤细胞。2周后,A组行^18F-FDG PET/CT显像,B和C组分别于放疗后48h、1周行^18F-FDG PET/CT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的SUVmax比值(TIM),观察放疗前后肿瘤TIM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大鼠,取出肿瘤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计数肿瘤细胞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Ki67标记指数(Ki67 LI)及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法检测Glut-1及VEGF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放疗前后T/M及各指标的变化,双变量相关分析评价T/M变化与各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B、C3组T/M、肿瘤细胞密度、Ki67LI、MVD、Glut-1及VEGF水平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6.77,60.66,104.56,95.49,9.13和24.48,P均〈0.05)。两两比较示,B组T/M(9.23±4.56)、肿瘤细胞密度(672.70±92.98)及Ki67 LI(18.56±2.26)与A组(10.86±3.31,730.50±78.93,20.02±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5.16±2.52,355.60±72.62,7.81±1.76)与A、B2组相比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MVD(19.50±1.96)及Glut-1水平(0.20±0.09)较A组(17.90±2.02,0.15±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该两指标(8.40±1.84,0.07±0.06)显著下降,且与A、B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肿瘤VEGF表达(0.42±0.13)与A组、C组(分别为0.17±0.04,0.16±0.09)相比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A、B组间T/M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1,P〈0.05);A、C组间T/M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Ki67 LI、MVD、Glut-1的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71,0.68,0.62,P均〈0.05)。结论大鼠C6胶质瘤放疗后^18F—FDG摄取水平变化在放疗后48h仅与肿瘤细胞密度变化相关,而放疗后1周则能体现放疗引起的肿瘤多种生物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多变量的测量与分析,研究心肌梗死风险早期评估的可行性。随机选择35名心血管疾病患者(11例心肌梗死、8例冠心病、6例动脉硬化和10例高血压)和31名健康常对照,采用自主研制的心肌梗死风险评估平台,采集15min的心电数据和1min的脉搏波数据,进行HRV、DC和PWV分析,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组与对照组的HRV、DC和PWV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其中DC和HRV时域分析方法中的NN50、PNN50及TINN还能有效反映出相关病理的渐变过程。综合HRV、DC和PWV等参变量的趋势分析能够为心肌梗死早期风险评估、临床筛查和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像素统计参数图(SPM)法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行脑18F—FDG PET检查,对其所有PE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OI)法及SPM分析法比较。SPM分析法所用健康对照组选自同期于本中心健康查体者20例。结果ROI法对癫痫灶准确定侧率为70.6%,准确定位率为29.4%;SPM法分别为70.6%、47.1%。二者准确定位率比较,P〈0.05。SPM法发现双侧颞叶代谢异常9例(52.9%),伴额、顶叶皮层代谢异常者12例(70.6%)。结论18F-FDG PET脑显像SPM法是一种简便、客观、有效的颞叶癫痫灶定位方法,且有助于发现脑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健康对照者及87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42)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45);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2)、中度狭窄组(n=20)与重度狭窄组(n=13)。ELISA法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BDNF水平,并计算与冠脉狭窄的相关度。结果 SAP组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血清BDNF水平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735);亚组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轻、中、重3组相关值分别为0.618,0.742,0.826。结论 BDNF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上升,尤其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BDNF可以作为冠脉狭窄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三例李桂生,刘均澄,谢家伦,李伟龙1989~1990年本院收治3例因股静脉穿刺采血所致的损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经手术治愈。临床资料:3例均系男性,全部在右侧。详见附表。全部手术治愈,随访无复发,患肢发育功能良好。讨论:1.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程度、核抗原Ki-67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治疗前均常规行~(18)F-FDG PET/CT扫描。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灶~(18)F-FDG平均摄取值(SUVave)与Ki-67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43,P0.001;Ki-67指数与淋巴瘤分期显著相关(P0.001),且Ki-67指数越高,临床分期越趋向晚期;~(18)F-FDG平均摄取值与淋巴瘤分期无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最大肿瘤直径及血LDH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Ki-67与PET/CT在反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增殖情况及病灶的侵袭程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伟龙  余霄  毛宾尧  庞清江 《浙江医学》2017,39(16):1320-1323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动物模型,以用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12周龄健康的C57BL/6J雌性小鼠50只,其中基线组10只,去势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常规饲养1周后,处死基线组小鼠并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去势组小鼠通过腹正中切口行双侧卵巢切除,假手术组小鼠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的脂肪组织。去势后4周对小鼠的左大腿行后外侧切口,暴露股骨,从膝关节处逆行插入钢针进行髓内固定,直视下用手术刀切断股骨中下1/3段部分,造成股骨的横行或斜行骨折。两组小鼠在骨折术后2周和4周分别处死10只,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骨痂处骨密度(BMD)及Micro-CT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雌激素浓度均高于去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BMD、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2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周两组Tb.S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和4周两组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直观稳定等优点;去势后的小鼠成骨能力明显下降,可用于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及其骨代谢的细胞、分子及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联合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对去势雌性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96只12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去势后1个月均造成左股骨中下1/3段横行骨折,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分成4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saline组)、PTH1-34组、ZA组、PTH1-34+ZA组],术后分别给与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PTH1-34、ZA、PTH1-34+ZA皮下注射,于给药后第2和4周各处死8只,对标本进行micro-CT、生物力学、组织学和RT-PCR检测。结果给药后2周,PTH1-34+ZA组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0.062±0.009)g/cm~3]、骨体积(bone volume,BV)[(34.8±2.6)mm3]、相对骨体积(relative bone volume,BV/TV)[(52.3±3.0)%]、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cikness,Tb.Th)[(0.212±0.031)μm]明显高于saline组(P0.05);给药后4周,PTH1-34+ZA组的BMD[(0.072±0.010)g/cm3]、BV/TV[(60.3±5.2)%]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无论给药后2周和4周,PTH1-34+ZA组的最大力[2周和4周:(6.1±0.7)N、(10.8±1.6)N]和刚度[2周和4周:(11.6±1.1)N/m、(22.1±2.8)N/m]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给药后2周,PTH1-34+ZA组的初级骨小梁具有最高的致密性,4周时,髓腔表现出良好的再通情况。给药后2周,PTH1-34+ZA组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给药后4周,PTH1-34+ZA组的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PTH联合ZA对去势雌性小鼠骨折愈合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