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皮瓣对[足母]甲瓣供区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并对皮瓣选择做出分析。方法应用5种近位足部带蒂皮瓣和2种远位游离皮瓣对57例[足母]甲瓣供区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近位带蒂皮瓣33例:带蒂足跗外侧动脉皮瓣2例,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15例,带第1跖背动脉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顺行足第2趾胫侧皮瓣11例,逆行足底内侧皮瓣2例,足部皮瓣供区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远位游离皮瓣24例:游离腹股沟皮瓣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57例皮瓣中53例成活良好;以第1跖背动脉的跖蹼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皮瓣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游离腹股沟皮瓣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术后未缓解,Ⅱ期行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术后随访2~12个月,行走姿态良好。结论合适的显微皮瓣技术可以良好的修复[足母]甲瓣供区创面,保全肢体的完整性,减少医源性损伤,患者更容易接受[足母]甲瓣移植的手术方式。皮瓣选择不应只关注[足母]趾供区的修复,更应合理运用显微皮瓣技术,重视供、受区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骨肿瘤冷冻外科治疗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外科技术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和论证,在骨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已取得共识。近年来,随着与冷冻外科技术相关的物理学、工程学、生理病理学的发展,及新一代冷冻设备、影像学设备的涌现促进了冷冻治疗效果的较大提高。阐述不同温度条件下冷冻治疗的立即损伤和延迟损伤机制,并对冷冻控制仪、冷媒及冷冻探针,温度监控设备,冷冻过程监控设备等冷冻设备研制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而后探讨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后内解剖钢板(posteromedial anatomical plate, PmAP)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在12个冰冻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模拟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操作。术中观察手术入路暴露的难易程度。术后主要考察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关系,胫后、胫前神经血管束的完整性及其与钢板螺钉的接触关系。 结果 模拟手术操作顺利,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主干在内踝上(7.37±1.65)cm(5.02~8.16 cm)处相交。胫后神经血管束位于钢板正后方,两者间有一厚层软组织垫相隔,未直接接触。仔细观察胫前、胫后神经血管束,未见损伤。 结论 应用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PmA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一项安全、简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4.
掌侧逆行固定治疗腕舟骨腰部骨折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腕舟骨腰部骨折掌侧入路螺钉逆行固定与顺行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逆行固定与顺行固定术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逆行固定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通过CT扫描获取尺桡骨远端、各腕骨与掌骨近端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腕舟骨腰部骨折模型.接着以临床手术操作为参照,建立不同角度螺钉逆行固定模型以及将螺钉置于腕舟骨轴线的顺行固定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腕舟骨腰部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的受力情况,比较分析逆行固定不同螺钉内固定位置骨折端水平位移和螺钉所受最大应力大小,并与顺行固定模型对比.结果 在所有逆行固定模型中,螺钉在腕舟骨轴线上时螺钉所受应力最小、骨折端水平移位最小.在所有模型之中,顺行固定模型螺钉所受最大应力最小、骨折端水平移位最小,且与逆行固定螺钉在腕舟骨轴线时的模型非常接近.结论 逆行固定时将螺钉置于舟骨轴线时模型最稳定,而当螺钉置于舟骨轴线上时,逆行固定与顺行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未见明细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指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将60例指固有动脉皮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桃红四物汤组)和对照组(西药组),7d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2组在皮瓣存活率、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组在皮瓣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凝血指标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桃红四物汤代替常规西药治疗逆行指动脉皮瓣术后患者,未降低皮瓣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避免了常规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