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脏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因此,当肝实质细胞严重受损致肝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肝功衰)时发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病征:肝性脑病(肝昏迷),其病理生理十分复杂,某些问题的认识尚待深化。一、血氨增高:原因是氨生成过多及清除减少。正常人胃肠道内每日可产氨4g,主要是血液中尿素弥散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分秘的尿素酶作用而生成氨。此外,食物蛋白质在肠内细菌氨基酸氧化酶作用  相似文献   
2.
3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口服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疗程4周。B超测定胃液体排空及胆囊收缩功能,并进行临床症状计分评估。结果显示:西沙比利能有效的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功能,并能促进部分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推测可能是通过促进胃运动而发挥其效应。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业已成为全球性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提高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认识,对更好地防治胃十二指肠疾病无疑具有实际临订价值。为此,本刊特邀中南地区消化病学专家,就其有关专题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1981年4月至1991年3月,我院胃镜室检查31 131例病例中,741例诊断为食管炎。从时间上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4月到1989年12月,23 276例胃镜检查病人中,436例诊断为食管炎(1.87%);第二阶段为过去的两年,我们更注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7 855例胃镜检查中,305例诊断为食管炎(3.88%),两阶段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我们过去对食管炎认识不足。反流是西方食管炎的主要原因,而我国食管炎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肝硬变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性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肝功能的减退,ChildA组,ChildB组,ChildC组HP的感染率逐步升高,CagA、VacA阳性率也逐步升高,ChildC与各组比较HP的感染率,CagA、VacA的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排空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肝硬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P的感染率及其菌株无显著差异,胃的排空与HP的感染无关,肝脏功能状况与HP感染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草药缬草提取物缬草波春联合Caspases抑制剂诱导MKN45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MKN45胃癌细胞分成4组:第1组加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第2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μM的Caspases-3、-8、-9抑制剂;第3组加入浓度为100 mg/L的缬草波春;第4组加入浓度为10 μM的Caspases-3、-8、-9抑制剂+浓度为100 mg/L的缬草波春混合物。药物作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用流式细胞计分别检测凋亡率。结果 24、48、72小时作用后,第2组诱导MKN45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第3组诱导MKN45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照组相(P<0.01);第4组中缬革波春联合Caspases-3、-9抑制剂诱导MKN45细胞的凋亡率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缬草波存与Caspases-8抑制剂联合应用组诱导MKN45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P<0.01),与第2组相似(P>0.05)。结论 缬草波春能诱导MKN45胃癌细胞凋亡,诱导凋亡能被Caspases-3、-9抑制剂抑制,Casoases-8抑制剂对缬草波春诱导的调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突变及p53、APC基因缺失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p53基因突变、缺失,APC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PCR-SSCP方法对抑癌基因p53第4、5、6、7、8外显子、第6内含子在8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突变规律以及PCR-RFLP方法对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6内含子、APC基因在2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p53突变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为37.5% (3/8),42.1%(8/19),53.3%(16/30)。正常组织、浅表胃炎未发现p53突变。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与正常对照组、浅表胃炎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P<0.01)。在肠化、不典型增生病变中未发现Exon8的突变,而在胃癌组Exon8的突变为4例(4/30),提示Exon8的突变主要发生在晚期。在各病变组未发现Exon4、Intron6的突变。对Exon4、Intron6、APC基因的杂合缺失研究表明,25对胃癌标本中有19对Exon4杂合子,杂合率为76.0%,9对有杂合缺失,LOH为47.4%,23对Intron6杂合子,杂合率为92.0%,其中2对为杂合缺失,LOH为8.7%,18对APC杂合子(18/25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休克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报道,但对各种休克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之报道极少。本文对我院五年来所收治的94例各种休克(除外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94例中23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24.5%;其中感染性休克占32.8%(22/67),出血性休克为6.6%(L/15)。不同类型休克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严重性及预后均有差异。感染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性休克,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休克病人一旦发生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非常困难。因此,休克的早期及其原发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及与酸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按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称隆起糜烂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临床上治疗各家不一。有报道该类患者病变组织中MG7单抗高度表达,甚至有恶变的个案报道[1]。因此,努力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寻找最优治疗方案甚为重要。我...  相似文献   
10.
复合氨基酸注射液18-3224系一种新型等渗、供外周静脉注射用的氨基酸制剂。74例继发性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50例应用本品每日 500 ml,连续应用 2周,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及血清运铁蛋白浓度分别由 59.46±8.54 g/L、32.99±1.93 g/L、1.72±0.58g/L,增至63.14±8.72 g/L、35.61±3.53 g/L、2.15±0.79 g/L。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不同程度增加。日本产相同制剂 Moriamin-N 以同法治疗24例同类型患者亦有相似效应。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和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