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科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病情纳入呼吸障碍组、循环障碍组、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组。监测各组动脉血气、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 PCO2)、经皮氧分压(Tc PO2)及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a O2);比较Tc PCO2及Tc PO2检测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呼吸障碍组115例,循环障碍组15例,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组55例。呼吸障碍组、循环障碍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Tc PCO2与Pa 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相关系数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r=0.766,95%CI 0.678~0.832;r=0.921,95%CI 0.774~0.974;r=0.874,95%CI 0.750~0.939,P均<0.05。Tc PO2与Pa O2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相关性好(r=0.827,P<0.05),在呼吸障碍组(r=0.602,P<0.05)及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组(r=0.599,P<0.05)相关性较弱,在循环障碍组无相关性(P>0.05)。Tc Sa O2与Pa O2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7,P<0.05),但不能体现高氧分压。结论 Tc PCO2测定在呼吸障碍、循环障碍患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具有连续、无创的优点,可以预测Pa CO2;综合Tc PO2和Tc Sa O2可以较真实地反映患儿的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9天,因"发热、气促1天"入院,系第3胎第3产,胎龄37周顺产。患儿居住于山脚下,老鼠活动猖獗。其母分娩当日发热,体温最高40.3℃,分娩后仍反复发热,分娩后第6天查恙虫病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确诊恙虫病,予口服强力霉素治疗1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治疗7天痊愈。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9~39.7℃,气促,偶有咳嗽。入院查体:T38.4℃,HR170次/min,R62次/min,BP67/34mmHg;全身皮肤花斑状,穿刺抽血部位不易止血,易激惹,前囟张力稍高,颈部抵抗感,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穆士欤囊?钝,律齐,心前区闻及Ⅱ/6级杂音。腹稍隆,肝肋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呼吸力学监护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方法收集新生儿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者共58例,分为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组)和观察组(保护性通气策略组),对两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P〈0.01);pH值逐渐上升,24h开始高于对照组(P〈0.05).48h明显(P〈0.01);吸入氧浓度24h后低于对照组(P〈0.01);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P〈0.05)、呼吸机应用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呼吸力学监护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降低VILI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应用天数;不影响氧合,PaCO2轻度增高,肾脏代偿良好,不增加1VH/PVL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对早产儿脑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出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窘迫并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无创通气(NIV)进行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171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4例)和试验组(57例).试验组采用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出生体重〈1500g、无先天消化道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2009-2010年为A组,2011-2012年为B组。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及血生化指标。结果与A组(118例)相比,B组(130例)早产儿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剂更早[氨基酸:21.0(17.0,31.5)h比28.0(22.5,41.8)h,脂肪乳:40.0(28.0,46.0)h比45.0(30.0,75.8)h],起始剂量更高[氨基酸:(1.21±0.40)g/(kg·d)比(1.07±0.33)g/(kg·d),脂肪乳:(0.86±0.35)g/(kg·d)比(0.66±0.24)g/(kg·d)],热卡达到120kcal/(kg·d)时间更短[(24.9±9.2)天比(28.4±9.9)天],开奶时间更早[48.0(36.0,71.5)h比56.5(37.0,88.0)h],禁食时间缩短[4.5(2.5,7.5)天比5.0(2.9,8.0)天],体重增长速度更快[(17.04-3.7)g/(kg·d)比(14.54-4.6)g/(kg·d)],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降低(59.2%比82.2%),体重最大下降值减少[70.0(40.0,110.0)g比80.0(50.0,117.5)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医院感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氧疗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更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氧疗、机械通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