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班级与无多媒体课件教学班级的平均成绩。结果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班级的平均成绩优于无多媒体课件教学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课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效果明显,特别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AL)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38只眼)OAL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单眼发病32例(91.4%),双眼发病3例(8.6%),累及眼睑、结膜18只眼(47.4%),累及泪腺14只眼(36.8%),累及泪囊9只眼(23.7%),累及眼外肌9只眼(23.7%),累及2个以上部位23只眼(60.5%)。以眼外肌为参照,T1WI等信号29只眼(76.3%),稍高信号9只眼(23.7%);T2WI等信号26只眼(68.4%),稍高信号12只眼(31.6%),其内见低信号流空影4只眼(10.5%),伴发同侧副鼻窦炎症10只眼(26.3%);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0只眼(52.6%),中度强化12只眼(31.6%),明显强化6只眼(15.8%);包绕眼球且未侵及球内结构32只眼(84.2%),其中30只眼球壁不变形。结论OA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眼多见,好发于眶隔前组织,并向眶内侵犯,多部位受侵,弥漫性铸型生长,易包绕眼球但眼球不变形是其特点,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4.
肿瘤属于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肿瘤的确诊对患者是个巨大的应激.心理治疗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情绪、应对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心身不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 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D442G突变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46例高胆固醇血症、284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例正常血脂人群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 G突变多态性.结果 根据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DD、DG、GG三种基因型和D、G两种等位基因.①高胆固醇血症组、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水平、CETP浓度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P<0.05).②高胆固醇血症组和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中均发现D442G突变的纯合子GG型;高胆固醇血症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③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TC、LDL-C水平随GG、DG、DD基因型依次降低,CET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和对照组DG基因型的TC、LDL-C均高于DD基因型,CETP浓度低于DD基因型(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发现CETP基因D442G突变GG基因型是高胆固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G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CETP基因D442G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有相关性,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62.90%,但两者表达无显著相关;KAI1/CD82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在临床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在淋巴结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KAI1/CD82和VEGF均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此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预后评估及多靶点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葛根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均治疗10d。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68.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5%,高于对照组的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群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体检中医务人员、高校教师、干警、机关工作人员共11 0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根据是否患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对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6.46%,男性患病率(45.41%)高于女性(26.49%),男性40~60岁患病率较高,女性50岁之后患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患病率较高;不同职业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明显不同,而40~60岁的不同职业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不同,机关工作人员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体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相关性,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因素。结论男性脂肪肝重点防治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绝经期后;生活方式对脂肪肝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脂肪肝患者主要为肝细胞轻、中度损伤,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体质指数的控制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廓假性囊肿单囊壁刮除加压治疗的临床改进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1例27耳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其中左右耳廓均有囊肿者6例计12耳(左右耳廓假性囊肿分属2组)。耳廓假性囊肿14耳行单囊壁刮除加压治疗(治疗组),耳廓假性囊肿13耳做前后囊壁刮除加压治疗(对照组)。结果随访6个月,患者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组间治愈率没有差别,组间观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囊壁软骨刮除加压法手术方法更简单,实用,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外观接近正常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