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黄草乌和其炮制品的毒性效应/镇痛效应。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草乌和其炮制品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或测定其最大给药剂量;小鼠连续7 d灌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末次给药1 h后观察小鼠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心率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化);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黄草乌及其炮制品镇痛作用。结果:黄草乌中滇乌碱的含量为264.19μg/g,制黄草乌中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为574.25μg/g;黄草乌的LD_(50)为2.09 g生药/kg,黄草乌炮制品的最大给药量为18.0 g生药/kg。在1.0 g生药/kg相同剂量下灌胃给药,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制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7%,与空白组比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心律失常发生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黄草乌及其炮制品的平均心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均具有镇痛作用(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之间镇痛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草乌毒性较大,炮制后的黄草乌毒性明显降低,炮制后的黄草乌镇痛效果并未降低,炮制对黄草乌具有减毒存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黄草乌炮制前后两种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对心脏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黄草乌炮制前后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测定黄草乌生品的大鼠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ig给药14d,观察麻醉大鼠II导联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等。结果黄草乌炮制前后滇乌碱的含量分别为263.96μg/g、未检出,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分别为未检出、568.47μg/g;生品LD50为生药4.2 g/kg,炮制品最大给药量为生药18.0 g/kg;连续ig给药14 d,生品组麻醉大鼠先后出现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和室颤等,炮制品组前期出现心动过缓,60 min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生品组血清LDH和CK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炮制品组只有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生品组心肌纤维之间间隙明显扩大,炎细胞浸润明显;炮制品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间质中可见个别炎细胞浸润。结论在所给的剂量下,黄草乌生品对心脏毒性较强,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