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完善,至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将其提炼为"升降出入"指导临床实践,河间学派门人后学亦秉承该理论,并各有侧重,如刘完素倡导出以宣通、张从正遵循下以通降、李东垣重视升以提清、朱震亨强调入以滋阴,共同发展和完善了玄府理论;现代学者围绕玄府的特性,提出与之相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假说,促进了玄府理论在形质研究上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河间流派对玄府及其升降出入理论的认识,加以严谨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玄府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收集京津冀中药企业现有专利资源,归类、清洗、分析之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京津冀区域特点,从利用现有专利资源、设计多种专利战略、研发与专利申报协同发展等多个层面探讨京津冀中药企业构建专利联盟之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唐代以前三种传本的文字比较和对经文句法、内容的分析 ,推断《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去宛陈”一词当作“去宛陈草茎”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诚  董尚朴 《河北中医》2003,25(3):237-238
2 中医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相似记载始见于《内经》 ,如《灵枢·水胀》篇称为“水”。指出 :“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 ,时咳 ,阴股间寒 ,足胫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素问·水热穴论》曰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 ,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玄府 ,行于皮里 ,传为跗肿 ,本之于肾 ,名曰风水。”《金匮要略》称“水气”。《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 :“夫水之病 ,皆生于脏腑。方家所出 ,立名不同 ,亦有二十四水 ,或十八水 ,或十二水 ,或五水……。寻起…  相似文献   
5.
董尚朴  赵红  李会敏 《新中医》2003,35(3):12-14
赵玉庸教授认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肾络瘀阻、脾肾亏虚,结合临床分析各病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拟定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脾益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水火分治论是他反对用药温热,倡导汗、吐、下三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详论六气皆可火化,并指出:"风热燥同,多兼化也;寒湿性同,多兼化也."张子和沿承其说,且在治疗上主张"水火分治"的治疗大法,以祛湿、泻热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篇仅探讨易水王好古在易水学理论的影响及启发下,创新出阴证的脏腑辨证学说,并对阴证加以详细鉴别。以用药式理论框架为基础的三焦寒热用药及气血分证。六经分证则以六经通论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9.
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纤方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清纤方和IFNα-2b治疗。观察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和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明显优于照组(P<0.05,P<0.01),HBeAg、HBV-DN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唐代中期王冰整理、编次后《素问》第十七篇的题目,位于“卷第五”之首。1“精微”释义王冰感到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他的“素问序”说:“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