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红阳  徐晓  胡旻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82-1583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机制、病因和诱因,便于早期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妊娠合并ARF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ARF以肾前性因素为主,产后大出血12例(羊水栓塞5例,胎盘早期剥离3例,官内死胎2例,前置胎盘和胎盘残留各1例,合并DIC7例),心力衰竭10例(妊高征4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甲亢和风心各1例.输液过多2例),重度妊高征8例,感染9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和腹腔感染各2例)。2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22例(1例双胎),3例死亡。剖宫产9例,子宫切除7例。结论 产后大出血、心力衰竭、重度妊高征、感染是ARF的重要诱因;妊娠晚期合并ARF防治的关键是适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控制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HH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HH组,各10只。以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其中假手术组颈内外动脉和颈总动脉分离,不结扎也不插线栓。SHH组于大鼠左侧侧脑室注射SHH蛋白注射液2 μL (1 μg/μ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各组术后3 d和7 d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血流值变化,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抗体(cyclin-dependent-kinase 2,CD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 结果 SHH组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 d[(1.23±0.16)分]和术后7 d[(0.87±0.13)分]低于模型组[(2.10±0.25)分、(2.38±0.19)分,t=9.269、20.741,均P<0.05)。SHH组术后3 d[(32.14±7.25) mm3]和术后7 d[(21.98±4.56) mm3]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60.27±5.64) mm3、(64.82±7.19) mm3,t=9.684、15.912,均P<0.05)。SHH组术后3 d[(348.92±29.38) PU]和术后7 d[(413.24±56.29) PU]脑血流值高于模型组[(163.28±26.13) PU、(130.29±23.42) PU,t=14.930、14.676,均P<0.05)。SHH组CDK2(27.18±3.10)和CyclinD1(24.52±4.31)低于模型组(59.83±5.62、67.38±7.39,t=16.087、15.843,均P<0.05)。 结论 SHH信号通路可减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且可通过调控CDK2和CyclinD1表达使神经细胞增殖,诱导神经再生,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病成为第一死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总数的80%。众所周知,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急性期基本用药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传统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观察进行比较。为此,我们对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经产妇45例,术中置入网片(MESH)进行固定.结果 45例经产女均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同时行子宫全切术,8例同时行子宫次全切术,1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10例同时行阴道后壁修补,1例同时行尿道中段库柏式韧带悬吊术,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80min,术中出血30~300ml.术后随访时间6~82个月,均无脱垂复发.1例术后发生1度张力性尿失禁,1例发生MESH感染,1例因发生阴道糜烂后取出MESH.其中19例术后3个月性生活无明显不适.结论 腹腔镜骶骨岬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是安全、有效的,提高手术技巧和选择合适的MESH可减少MESH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陈宁  胡进  胡旻雷 《新中医》2015,47(8):42-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情况,并作P300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MMSE、ADL、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完整的治疗,2组MMSE、ADL、Q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与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2组潜伏期、波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以阴式子宫切除术或曼市手术为主,此手术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未能改善阴道上段的缺陷,容易复发,易合并阴式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整个翻出[1].1996年Benson等[2]研究显示,剖腹手术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治疗效果较经阴道理想.但剖腹手术亦存在问题,主要是腹部切口大,而且术中对肠道的干扰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病率高,而腹腔镜却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我院自2003年开始探索腹腔镜下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预防再粘连的两种技术的效果及对患者月经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妇科收治的宫腔粘连(IUA)患者64例,均行TCRA,根据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A组(28例)和B组(36例),A组术中留置宫内节育器,B组留置注水Foley导尿球囊,两组均注入几丁糖并行人工周期治疗。随访至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再粘连率、宫腔重建情况、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状况。结果对于轻中度IUA患者,A组、B组宫腔重建率为84.6%和81.2%、再粘连率为23.1%和18.7%、月经改善率为76.9%和75.0%、手术有效率为69.2%和75.0%、FAS评分为(3.3±0.7)分和(2.8±0.4)分、术后1年妊娠成功率为30.8%和3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重度IUA患者,A组、B组宫腔重建率为60.0%和80.0%、再粘连率为40.0%和25.0%、月经改善率为53.3%和70.0%、手术有效率为46.7%和60.0%、FAS评分为(4.1±0.8)分和(3.2±0.5)分、术后1年妊娠成功率为13.3%和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重度IUA患者,TCRA术中留置球囊导尿管对预防宫腔再粘连,促进月经恢复、宫腔重建及妊娠方面的效果优于留置宫内节育器,对于轻中度IUA患者,两种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新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2例,根据手术站位不同,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者转换位置,站在患者右侧进行操作,并联合使用三叶扇形钳拨挡肠管;对照组术者按常规站在患者左侧进行操作。结果研究组62例患者均完成了腹腔镜下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而对照组仅35例完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乳糜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转换手术者站立位置,联合使用三叶扇形钳拨挡肠管等手术技巧提高了腹腔镜肾血管区域淋巴结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但需控制乳糜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 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82 例ACI 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使用依 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 后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 和NSE 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6% VS 87.80%)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48 及72 h 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时间点的NIHSS 评分有差别(F =13.246,P =0.000);②两组间的 NIHSS 评分有差别(F =22.331,P =0.000),联合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③两组NIHSS 评分变化趋势 有差别(F =16.371,P =0.000)。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NSE 水平变化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依达拉奉基础上,联合运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 的效果更佳,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控制机 体的炎症反应,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7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成感染组(36例)、未感染组(134例),收集感染组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结果 感染组Ⅲ+Ⅳ期、手术时间>3 h、体重指数(BMI)≥24 kg·m-2、伴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BMI≥24 kg·m-2、Ⅲ+Ⅳ期、伴糖尿病、手术时间>3 h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切口感染标本中革兰阴性菌为78.57%、革兰阳性菌为21.43%。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Ⅲ+Ⅳ期、伴糖尿病、BMI≥24 kg·m-2、手术时间>3 h,临床可针对性制定早期防治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且切口感染中病原菌分布具有多样性,故临床需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