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黄连解毒汤干预热病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热病证候整体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干预热病证候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利用超高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分析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诱导的热病证候的干预作用。结果:两个模型在同一得分图中呈现明显的聚类分组,说明两个模型所致机体代谢的改变不同;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干预后,两个模型的各实验组代谢物组在得分图中聚类于模型恢复的路线上,表明黄连解毒汤能加快热病证候的恢复并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结论:基于代谢组学整体表征了黄连解毒汤对不同原因诱导的热病证候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标志物变化的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确定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群,并基于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黄芩清肺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核心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空白大鼠、肺炎链球菌诱导肺热证候大鼠和黄芩干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确定6个能够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且黄芩对6个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初步鉴定了2个生物标志物:D-12-前列腺素J2和吲哚酚硫酸盐.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阐明黄芩具有较好的清肺热作用,并且清肺热作用机制与6个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民间验方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医药工作者从社会生产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的瑰宝,由于验方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在民间尤其是偏远的地区使用非常普遍。民间广泛流传着“偏方、验方治大病”的说法。然而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验方开始忽视和怀疑,一些确有奇效的验方面临失传的危险,有的甚至已经失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龙胆碱的镇静、催眠作用,并观察其对脑内递质5-HT、GABA含量影响,初步探讨龙胆碱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龙胆碱溶液,观察其对ICR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ELASA法测定脑匀浆液中GABA、5-HT含量。结果龙胆碱高、低(200 mg/kg、50 mg/kg)均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的只数并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龙胆碱能够增加脑内GABA含量,但对5-HT含量无影响。结论龙胆碱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与增加脑内G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芩治疗肺热证候的量-效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肺热证,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古今方药中黄芩用量的考证分析,总结出黄芩治疗不同疾病临床用量的一般规律,结合现代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对黄芩治疗肺热证候的量效关联性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得出黄芩治疗肺热证候用量≤10g为宜,且其量效关系为非线性。  相似文献   
6.
配伍前后黄连解毒汤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黄芩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探讨配伍对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乙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栀子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黄芩苷进样量分别在0.1250~0.6250、0.0500~0.2500、0.0375~0.1875、0.0450~0.225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3、0.9992、0.9994、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4%、96.07%、104.00%、96.79%,RSD分别为0.78%、0.78%、0.74%、0.83%(n=6)。黄连解毒汤合煎液中4种成分的含量均低于相同处方量的单煎液。结论:方剂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并不是组方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有其内在的配伍规律。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连解毒汤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病机,认为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在减少西药用量及其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对益气养阴法治疗的现代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甲亢治疗提供全面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对黄连解毒汤及其拆方中主要特征指纹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分析全方及不同拆方样品,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冰乙酸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UV检测波长:260nm。结果:全方煎剂的特征指纹峰基本为各药味特征峰的加和,不同配伍对黄连解毒汤中主要特征峰有不同影响,但未产生明显的新特征峰。结论:本研究为黄连解毒汤的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苦寒方剂黄连解毒汤前后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代谢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自愿参与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口服黄连解毒汤3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的每天早晨采集尿液样品,在4℃下13000×g离心10min,移取上清液于-75℃超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以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口服黄连解毒汤前后健康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黄连解毒汤的给予使得尿液代谢物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健康人群的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经模式识别分析,初步检识7个被认为能够表征黄连解毒汤作用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鉴定了1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2-甲酰氨基-苯甲酸)。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尿液代谢物组的影响,为其作用于热证患者的性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黄芩干预热病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阐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初步揭示中药性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方法:应用代谢组学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运用UPLC/EST-TOF/MS检测手段,研究2,4-二硝基苯诱导的热病证候代谢特性及黄芩的干预作用。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造模后大鼠尿液代谢物组发生变化且被明显分为2类,这从体内微观角度表征了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代谢网络的异同,同时确定了38个表征热病证候发生、发展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给予黄芩干预后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组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处于模型恢复的路线上,并对7个表达上调的离子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结论:本研究从热病证候代谢物组的整体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表征了黄芩的苦寒性效关系,同时也为中药传统药性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