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探讨中医学"排邪反应"的理论渊源及概念拓展,认为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定义为疾病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可通过病机解释的非常规积极现象;狭义上指正确的中医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引起患者疑虑的机体不适类积极反应.认为"排邪反应"可作为疾病好转的临床征象,在正确把握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应能被预测,或及时得以解释.同时,笔者从正确认识"排邪"的重要作用、与正邪交争的区别、重视机体自愈机制、警惕药邪和医过等方面对"排邪反应"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期将该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桑类药材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曜  朱丹平 《今日药学》2009,19(5):11-14
本文对桑类药材(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在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活性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报道做了慨述,为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桑类降糖天然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该院确诊为早期DN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联合组予凡可佳每日600 mg+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连续静脉滴注5 d后,停用2 d,再次使用,并加用凯时每日2 mL+0.9%生理盐水10 mL静脉推注1次.α硫辛酸组予凡可佳每日600 mg+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连续静脉滴注5 d后,停用2 d,再次使用.前列地尔组予凯时每日2 mL+0.9%生理盐水10 mL静脉推注1次.治疗时间约为4周,期间监测血糖,4周后测定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糖基本达标,联合组24 h UAER降低明显优于α硫辛酸组、前列地尔组(P<0.05),联合组和前列地尔组眼底事件、皮下淤血及凝血时间延长发生率均较α硫辛酸组增加(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D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取物、环烯醚萜总苷、京尼平苷、西红花总苷对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灌胃栀子水提取物组(2g/kg)、环烯醚萜苷组(0.03g/kg)、京尼平苷(0.003g/kg),西红花总苷(0.02g/kg,)、二甲双胍组(0.25 g/kg)。连续给药4周。观测:①一般状况,如毛发、体重、尿量等;②测定血糖;③测定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④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大便成形,小便较多。其中西红花苷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24h尿量明显减少(P<0.05)。各给药组血糖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栀子水提物组(P<0.0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相较于模型对照组大鼠有所下降,而栀子水提物组(P<0.05)、环烯醚萜苷组(P<0.O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栀子水提物、西红花苷(P<0.05)和京尼平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胆固醇水平,栀子水提物(P<0.05)、京尼平苷(P<0.05)和西红花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甘油三酯,栀子水提物和西红花苷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西红花苷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栀子各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和高血脂,其中栀子水提物为其降糖降脂的有效部位,京尼平苷对降低血清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降低血脂都有明显疗效,而西红花苷降低血脂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LADA患者、1型糖尿病(T1DM)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人群一般情况、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LADA与T1DM抗体分布情况、三组人群并发症.结果:T1DM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小于其他两组患者,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确诊为Ⅲ期DN并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d,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300mg/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血压、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p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总蛋白、尿清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PG、2hPG、血压、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Cr、BUN、尿24 h总蛋白、24 h尿清蛋白和尿β2-MG、尿N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Ⅲ期DN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全国名老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的相关特点及理法剖析——湿滞互结证以湿邪和食积形成后互结于中焦,化生郁火(郁热),郁火上炎、外发、下迫或化风、化毒、犯血为总的病机特点,可运用柴平加减方开畅上焦痹滞,分消中焦湿滞,清泄下焦郁火,辅以临证医案2例介绍张教授平脉辨证思维过程,提出中医湿滞互结新证型,为中医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提供系统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9.
为进一步继承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经验,根据张教授病机结构理论和脉学理论,分析乌梅丸证的病机结构及脉诊特点,提出消渴病乌梅丸证病机结构总以寒热错杂,阴阳不和为主,乌梅丸证的脉诊特点为阳旺阴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姜黄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庆市中医院初诊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盐酸二甲双胍0.85 g,每日2次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姜黄水煎剂45 mL,每日2次治疗。疗程为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臀围,并行血脂、性激素、口服糖耐量(O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胰岛素敏感性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得到的葡萄糖清除率(M值)表示。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前后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Glu_0)、OGTT后2 h血糖(Glu_(120))、空腹胰岛素(Ins_0)、OGTT后2 h胰岛素(Ins_(120))、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性激素[游离睾酮指数(FAI)、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β细胞功能[基础处置指数(DI_0)、早相处置指数(DI_(30))、总处置指数(DI_(120))]和M值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一致(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WHR、BMI、TG、TC、LDL-C、FAI、LH/FSH、Glu_0、Glu_(120)、Ins_0、Ins_(120)、HbA1c均明显下降(P0.05),M值、HDL-C、DI_0、DI_(30)、DI_(120)均升高(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WHR、TC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75±0.15 vs. 0.81±0.07,3.98±0.76vs. 4.63±0.89),M值[8.64(6.83,11.69)]大于对照组[6.53(4.52,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IR,中药姜黄联合二甲双胍能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