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损伤模型,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BMMSCs-EVs)对于小鼠GC-1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尼古丁(0、8、16、32 μg/mL)处理GC-1生精细胞24、48、72 h,通过MTT实验筛选尼古丁诱导GC-1生精细胞损伤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将GC-1生精细胞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尼古丁+胞外囊泡组;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观察mBMMSCs-EVs干预前后受损生精细胞GC-1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32 μg/mL尼古丁作用GC-1生精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BMMSCs-EVs作用于尼古丁预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GC-1生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升高(P均<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胞外囊泡组生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mBMMSCs-EVs可以逆转尼古丁引发的GC-1生精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损伤以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2012级~2014级五年制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探索及回顾总结,分析了目前眼科学见习教学的客观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大纲课时安排少、学生的诉求与患者配合度之间的不对等、见习课开课时间的特殊性、眼科操作的难掌握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改良,并将改良措施进行回顾总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精心课堂设计,集体备课;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见习形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个考核、课后通畅沟通、反馈等。通过以上改良措施,有效提高了眼科见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0/2016-05我院门诊确诊的9例9眼慢性CSC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1mo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后第1、2、6mo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OCT、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e angiography,FFA)、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患者9例9眼中,7眼对康柏西普有明显应答,2眼患者无应答.玻璃体腔注药前9眼患者CMT平均值为373.12±72.43μm,康柏西普治疗后1、2、6mo时CMT分别为332.05±67.13、282.24±62.30、225.56±71.08μm,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眼患者治疗前SFCT厚度为422.11±64.82μm,无应答患者治疗前脉络膜厚度低于平均值,分别为353、65μm.9眼患者治疗后1、2、6mo的SFCT分别为391.45±75.24、365.53±63.07、355.40±66.65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与治疗后2、6mo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53±0.32,注射后平均视力为0.6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CSC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降低CMT.玻璃体腔注药后6mo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能是患者是否应答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道患者,男,46岁,以“右眼被拳头击伤8d”之主诉于2008-04-15入院。8d前与人打架时右眼被拳头击伤,当时右上睑裂伤,右眼视物模糊,在外院行右上睑缝合,一夜后视力下降明显,来我院,门诊以“右眼睫状体脱离,右黄斑出血”诊断收住院。发病以来食纳可,精神、夜休欠佳,二便无异常。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5,左眼1.0;眼压:右眼7mmHg,左眼12mmHg。右眼睑稍肿胀,上睑可见缝合疤痕,眼眶无骨折,结膜混合充血。眼球活动自如,角膜直径8mm,透明,前房轴深3CT,周边3/4CT。瞳孔圆,8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位正,后皮质混浊。玻璃体点状混浊。眼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眼前节结构紊乱重建,联合以增殖膜为依托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我院1995-09/2015-10眼球穿通伤致眼前节不同程度结构紊乱并行眼前节结构重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56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行手术包括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前粘连松解术、虹膜根部离断缝合术、后粘连松解术、瞳孔成形术、瞳孔区增殖膜造孔术和以增殖膜为依托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3~18mo。

结果:患者156眼均手术顺利,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3眼(78.8%),其中≥0.8者17眼(10.9%),≤0.4者33眼(21.2%)。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位133眼(85.3%),稍偏离中心者23眼(14.7%); 术后8眼前房出血,其中6眼经保守治疗痊愈,2眼经原切口吸出前房血膜。5眼角膜斑翳致密,位于角膜中央者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2mo后产生排异反应,经保守治疗痊愈。全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微,无严重远期并发症。

结论:在重建眼前节结构联合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在预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存在足够的增殖膜可支撑人工晶状体,而无需采用缝线固定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因缝线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滑行肌皮瓣在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9例眉内肿物患者,行肿物切除,根据缺损面积在创面旁剩余眉部设计合理的三角形肌皮瓣,滑行肌皮瓣覆盖缺损区。结果:9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色素痣",皮瓣均一期成活,皮瓣颜色、质地、眉形均与健侧接近,术后瘢痕隐蔽,眉部无畸形,外形美观,外观满意。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肿物无复发,眉毛生长良好,皮瓣上眉毛无脱落。结论:肌皮瓣滑行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合理的术前设计既修复了眉缺损,又维持了眉形,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eptin对体外培养的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祖细胞(RP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RPCs,不同浓度Leptin作用RPCs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Control组)、缺氧培养(Hypoxia)+0、0.3、1.0、3.0、10、30 nmol/L Leptin组,分别培养至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原代培养的RPCs细胞分为: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培养48 h后,转换为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6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GFAP阳性细胞比例和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分析。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PCs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P0代RPCs为圆形悬浮生长,培养2 d后细胞可聚集成神经球。低浓度Leptin(0.3、1.0、3.0 nmol/L)作用RPCs 48 h,细胞增殖活性较Control组及Hypoxia组增强,RPCs细胞增殖活性随Leptin浓度增高呈递增趋势,其中,3.0 nmol/L Leptin作用48 h细胞增殖活性最强(P<0.05);高浓度Leptin(10 nmol/L,30 nmol/L)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减弱(P<0.05)。细胞培养48 h,与Control组及Hypoxia组相比,Hypoxia+Leptin组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TEN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低浓度Leptin可促进缺氧状态下大鼠RPC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对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运用于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7年度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传统的讲座方式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法(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对规范化培训满一年的学员进行总结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临床思维及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临床思维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实践技能操作及临床思维水平,提高眼科规培生科研素养及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2-01/2016-01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出血患者7例7眼,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前的患者,1眼观察,2眼给予532nm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术;3眼出血位于视网膜内的患者,给予抗VEGF治疗;1眼合并有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的患者,给予球内注气+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抗VEGF治疗.结果:患者7例7眼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出血均吸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针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范围和位置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道 患者,男,46岁,以“右眼被拳头击伤8d”之主诉于2008—04—15入院。8d前与人打架时右眼被拳头击伤,当时右上睑裂伤,有眼视物模糊,在外院行右上睑缝合,一夜后视力下降明显,来我院,门诊以“右眼睫状体脱离,有黄斑出血”诊断收住院。发病以来食纳可,精神、夜休欠佳,二便无异常。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5,左眼1.0;眼压:右眼7mmHg,左眼12mmHg。右眼睑稍肿胀,上睑可见缝合疤痕,眼眶无骨折,结膜混合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