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比马前列素用于睫毛增长的安全风险。方法 针对比马前列素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药动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化妆品监管政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为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比马前列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F2α类似物,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和促进毛发增长。其消除半衰期为45 min,主要通过尿液排泄。FDA孕期评级为C级,可能对胎儿有不利影响;上市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眼睛充血、眼睑红斑、眼刺激等,其安全性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评估;不符合中国化妆品的定义和规定的功效宣称,欧盟和加拿大禁止比马前列素等药物成分用于化妆品,美国将其作为药品管理。结论 为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规范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中国监管部门跟踪关注比马前列素等前列腺素类似物的使用安全性,必要时调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内外纳米氧化锌安全性评价及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为我国对纳米原料与纳米化妆品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纳米氧化锌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及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对纳米氧化锌的化妆品法规管理现状。结果:透皮吸收试验发现防晒霜中的纳米氧化锌主要聚集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和毛囊皮脂腺开口处,微量锌可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但不能确定是以氧化锌还是锌离子的形式吸收。体外彗星试验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引起人表皮细胞、人鼻粘膜细胞DNA损伤。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发现纳米氧化锌通过氧化应激介导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纳米氧化锌对小鼠具有生殖发育毒性。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显示纳米氧化锌导致大鼠肺脏、肝脏组织损伤。亚慢性毒性试验显示纳米氧化锌高剂量组(536.8 mg·kg-1)SD大鼠出现贫血及轻度到中度胰腺炎,纳米氧化锌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268.4 mg·kg-1。欧盟、美国、中国台湾已出台了一系列化妆品纳米材料的法规或文件,指导化妆品行业开展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结论: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锌对人体具有潜在安全风险,我国应尽快制定化妆品中纳米原料的相关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α-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的美白作用和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α-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的美白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包括细胞毒性、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皮肤致敏性、经皮吸收、光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人体安全性及功效评价试验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α-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的使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综述,为α-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在化妆品规范类文件中的管理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医院感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美国每年约210万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每年为此损失583~4886美元/人[1]。1994年我国医院感染率为9.1%[2],由此造成的损失约10亿元人民币。医院感染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药费用增加,更严重的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5.
餐饮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危害分析、污染调查与防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了解餐饮消费环节熟肉制品和凉拌菜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析沙门氏菌的危害和污染分布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建议,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采样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并导出结论和建议的方法。结果在调查采集的371份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36株,检出率9.70%(其中,熟肉检出率为14.75%,凉拌菜检出率为7.23%);在凉拌菜品种中,凉拌荤菜的检出率为8.40%,凉拌素菜的检出率为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P〉0.05);按被采样单位所属业态比较,小吃店检出率最高,为24.39%,其次是小型餐馆17.57%,快餐店和学校食堂的样本均未检出沙门氏菌,不同业态的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χ2=21.028,P=0.001);按被采样单位卫生等级比较,C级餐饮服务单位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28.13%,与A、B级餐饮服务单位的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χ2=24.607,P=0.000)。结论餐饮服务单位的熟肉和凉拌菜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小吃店、小型餐馆和C级餐饮服务单位熟肉和凉拌菜的污染水平较高;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持续监测及推进餐饮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综合措施,有效防范沙门氏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苏哲  邢书霞  王钢力 《中国药事》2019,33(12):1383-1390
目的:梳理全球范围内"药妆品"监管情况,并对我国政府监管和行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化妆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通过对我国以及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化妆品定义、相关产品分类、是否承认"药妆品"等情况进行研究比对,对其中容易造成错误理解的概念进行阐释,结合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监管手段及监管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建议。结果:通过研究比对,"药妆品"概念不符合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关于"化妆品"的定义及相关法规要求,监管部门对此持相对谨慎态度,并采取了多种监管手段。结论:"药妆品"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不具有合法地位,我国监管部门应继续保持打击力度,加强上市后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规范产品分类和功效宣称,积极引导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纳米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和监管问题也备受关注,急需研究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方法:在系统研究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CCR)对化妆品纳米原料技术性文件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跟踪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法规动态,对化妆品纳米原料定义、实际使用情况、关键参数及其测量、安全性评价方法、监管要求等进行总结比对,结合我国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原料相比,纳米原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需关注重点。建议借鉴ICCR、SCCS等的研究成果,收集我国化妆品纳米原料实际使用情况、开展方法学研究、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纳米原料管理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该文全面介绍了我国新实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包括修订依据、基础和原则,重点介绍了各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指出将来的化妆品检验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并对下一步的规范修订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氯仿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强挥发性试剂,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为人类可疑致癌物质。本文从理化性质、分布代谢、毒性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皮肤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临床表现、法规管理、应急处理等6个方面综合介绍了氯仿毒性的研究现状,为氯仿的风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医疗器械和其他医疗用品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前提.研究证明,手术器械上污染的微生物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严重影响消毒灭菌因子对微生物的杀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