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具有高度破坏过程的疾病,病变可累及不同瓣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致诊断常易失误。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检出很有帮助。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例,现将其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爱泼斯坦畸形较少见,约占先心病的1%。1866年 Ebstein 氏首先描述了其基本的解剖学特征:1.三尖瓣下移附着于右室的不  相似文献   
3.
导乐陪伴分娩4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50例观察组导乐陪伴分娩和500例对照组非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经阴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P〈0.01),经阴分娩率显著提高(P〈0.01)。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为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孕产妇的各种需要,有利于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确保了母子安全,也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和产妇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4岁.反复双下肢结节性红斑样损害8年,口腔、外阴溃疡5年,伴发热、关节痛.皮肤针刺反应阳性.视力减退.近2年,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心悸、气短,含消心痛可缓解.有角膜炎史.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母亲婴儿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33h.因呼吸促,阵发性大汗1d入院.第1胎,第1产,胎龄39同.剖宫产.出生体重3850g,1min Apgar评分9分。于生后24h出现呻吟、呼吸急促、吸吮乏力、哭声减弱并伴有阵发性大汗。无明显呼吸困难及皮肤发绀.未见抽搐。孕母28岁.孕4个月空腹血糖7.7mmol/L,尿糖(-).未处理.孕8个月血红蛋白80g/L.产前92g/L。  相似文献   
6.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缩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二尖瓣环不同部位各舒缩参数变化,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室舒缩协调性的改变.方法首次心肌梗死患者98例,于心梗后1周行二维超声以及PW-DTI检测.测定心脏收缩功能指标EF、收缩速度指标Vs、舒张速度指标Ve,Va、收缩时间指标Q-so,Q-sp、舒张时间指标Q-eo,Q-ep;对照组46例行同样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DD、LAD即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EF明显降低(P<0.01);前壁心梗组二尖瓣内、外、后环Vs及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下壁心梗组仅二尖瓣内环、后环V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内、外及后环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1);前壁、下壁心梗组二尖瓣后环Q-so时间与内环、外环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P<0.01),而对照组二尖瓣内、外、后环Q-so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心梗后左室结构及室内各瓣环舒缩协调性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定量检测室壁运动的可行性和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PW-DTI)在DSE中分析左心室壁心肌长轴方向的运动,取样于二尖瓣内外环及五大室壁中点测量室壁运动速度等参数,对37例受试者进行临床情况分析并与其他检查对比。结果:(1)不良反应发生率48.56%,83.78%达≥30μg/kg/min剂量阶段(6min/阶段),27.03%达预期心率。(2)作冠状动脉造影者9例,DSE的预测总准确性66.67%;作运动ECG(TMET)者21例,DSE与TMET诊断符合率90.48%。(3)对其中14例达≥30μg/kg/min阶段的正常人描绘了各位点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早期峰速度Ve随剂量阶段变化的平均趋势,Vs、Ve平均增率的剂量反应曲线显示Vs的增幅明显高于Ve。结论:PW-DTI结合DSE检测多个室壁节段纵向运动是安全可行的,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价值,Vs、Ve是DSE主要观测指标,Vs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组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所致窦性冲动形成、释放和外传障碍的疾病。早年主要根据临床和心电图特征作出诊断,但它在鉴别窦房结机能性或器质性改  相似文献   
9.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1周左右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二维超声结构、经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A峰、E波减速时间(DT),计算E/A;二尖瓣环侧壁和间隔壁的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计算Em/Am、E/Em.随访1年后将因心力衰竭而再入院者定为心力衰竭组(19例),其余为无心力衰竭组(83例),比较两组超声指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Sm、Em低于无心力衰竭组(P<0.05),E、E/Em大于无心力衰竭组(P分别<0.05和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E/Em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E/Em≥12对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7.1%.结论 E/Em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危险分层,增加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拟通过肺静脉血流频谱参数与漂浮导管的比较 ,评价无创测定肺楔压 (PCWP)的可行性 ,同时观察肺静脉血流频谱与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7~ 14d的患者 19例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HPSONOS 10 0 0 )于心尖四腔观显示右肺静脉的左心房入口 ,以脉冲多普勒显示肺静脉血流频谱图。脉冲多普勒取样时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小于 2 0°~ 3 0°。由肺静脉血流的频谱图测量收缩期的加速率 (Sacc)、减速率 (Sdec)和流速 (Vs) ,舒张期的加速率 (Dacc)、减速率 (Ddec)和流速 (Vd)。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