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背景 焦虑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手机成瘾和孤独感均对大学生焦虑存在影响,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3年12月21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1 4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3.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2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50%。大学生MPATS评分与SAS和UCLA-L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4、0.387,P均<0.01),UCLA-LS评分与S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1,P<0.01)。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160(95% CI:0.118~0.173),占总效应的33.97%。结论 手机成瘾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焦虑,孤独感可能是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情感忽视儿童在Stroop色词任务下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点,探讨其抑制控制功能.方法 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某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被抽取的3个班级的学生接受标准瑞文推理测验和儿童被忽视量表(CNS)评定,筛选出147名符合条件的学生.根据CNS情感忽视因子评分,将位于前后27%评分范围内的学生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童年期被忽视、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被试的被忽视情况、人格特征、抑郁症状。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儿童期被忽视情况、人格特征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被忽视量表总分及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倾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儿童被忽视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5),体重、认识障碍因子评分与儿童被忽视量表的安全忽视、情感忽视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迟缓、绝望感因子评分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神经质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其童年期被忽视及人格特征有关,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探究情绪智力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应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及情绪智力量表(EIS)对河南省某三所高校的1 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AMOS路径分析探究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1 090名大学生完成调查,检出597人(54.77%)存在手机依赖。PBI中关爱和鼓励自主因子评分与MPAI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316~-0.197,P均<0.01),PBI中的控制因子评分与MPAI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06~0.258,P<0.05或0.01),EIS评分与MPAI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317~-0.219,P均<0.01)。母亲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通过情绪智力对手机依赖的间接效应量分别为47.98%、47.00%、42.93%;父亲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通过情绪智力对手机依赖的间接效应量分别为47.99%、48.71%、44.70%。结论 情绪智力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20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中英文文献[研究组患者单独使用阿戈美拉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抗抑郁药(米氮平、帕罗西汀或艾司西酞普兰等)治疗或阿戈美拉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提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合计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单独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后,其HAMD评分(SMD=-5.31,95%CI=-6.28~-4.33,P<0.00001)、PSQI总分(SMD=-3.66,95%CI=-4.16~-3.17,P<0.0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失眠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需大样本、多中心、长时间的随访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